明代行政三权分立的尝试为什么会失败?

题目

明代行政三权分立的尝试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项控制能够最有效的检测入侵?()

  • A、通过授权的程序来授予用户ID和用户权限
  • B、工作站在特定时间段内不活动会自动注销
  • C、在失败尝试达到指定次数后,系统自动注销
  • D、由安全管理员监视未成功的登录尝试

正确答案:D

第2题:

系统为什么会失败?什么原因引起系统开发失败?


正确答案: 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很多的,正如成功也不能用单一因素评价一样。
(1)设计问题:技术问题与非技术问题。
(2)数据问题:数据不准确、不确切、输入不完整、不一致等。
(3)费用问题:运行成本过高,超支。
(4)运行问题:经常死机、重启。

第3题:

什么是“三权分立”?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情?


参考答案: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二,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其三,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一元的、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当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重视对西方分权制约思想的研究,但一切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第4题:

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正确答案:(1)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公元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接受改良派的政治主张,宣布变法,实行新政。新政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由于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又称“戊戌变法”。)
(2)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上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微小。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5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6题:

导入excel员工信息或申报表为什么会失败?


正确答案: 检查excel的填写格式,如果有疑问可以查看excel模板的"填表说明"sheet页。Excel表格填写要点:
1)不要随便修改excel模板的格式,不要删除自己用不到的sheet页。
2)时间、日期格式为:2013-01-01,excel单元格格式为文本格式,不要修改为其他格式。
3)员工身份证号码必须是18位,不能是15位
4)尽量避免使用下拉单元格的方式操作excel,以免数据出错。
5)所有的下拉格式在"填表说明"sheet页中都有,如果有疑问请到"填表说明"的sheet页中查找,不要自行填写。

第7题:

我园为什么不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不应照搬。这是因为:
第一, 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有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 它是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 础的经济生活所导致的利益多元化的状况相适应。在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防止某个集团或阶层的专制,维护资产阶级的长久统治。
第二,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同资产阶级多党制融为一体。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例如,今天的美国,立法权(国会)和行政权(总统)之间的制约,基本上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制约。
第三,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总统也好,首相也 好,议员也好,大法官也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或代表人物。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 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
第四,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特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往往造成几个权力机关各说一套,多个声音,造成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这是西方国家普通民众对政治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总之,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不适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我们不能照抄照搬。

第8题:

洛克为什么主张三权分立?


参考答案:

(1)洛克认为,国家应该以既定的、向全国人民公布周知的、经常有效地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来实行统治。即提倡法治。
(2)洛克同当时的绝大数思想家一样,也把已经出现的所有政府形式划分为民主制、寡头制和君主制三种。他既反对寡头制又反对君主制,不能以统治者个人品质影响社会生活。
(3)提出于“光荣革命”之后,维持秩序显然更为重要,洛克的主张刚刚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辩护。


第9题: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正确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三次左倾错误的发生,给中共的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①内容:第一次是1927年11月——1928年4月,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第二次是1930年6月——1930年9月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是1931年1月——1935年1月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②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共在早期未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革命理论严重地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左倾错误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形势等的分析,都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论断,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去甚远。
(2)工人阶级的特点决定了的。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很充分,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文化程度较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比较困难,全党的理论水平整体较差,对于脱离中国具体实际的教条主义缺乏识别和判断能力。
(3)中共的很多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太过急躁,操之过急。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如此之艰巨,敌人是如此之强大,革命的力量是如此之弱小,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这些问题的模糊认识,使左倾错误在这些同志中很容易引起共鸣。
(4)封建观念的影响,中共的革命活动不可能完全排除长期封建观念的影响,封建观念的阻碍,使得同志们在很多行动上采取了错误的方式。综上所述,在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中,中共曾历经坎坷,左倾、右倾不断出现,给中共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结经验,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如邓小平所说,“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中国革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题:

为什么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短信捐款失败了?


正确答案: 每月最高捐款总额为60元,如果您当月捐款额累计超过60元,无法成功捐献;如果您的手机余额不足,也无法成功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