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代,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称骨科医生为().

题目

西周时代,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称骨科医生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最早对医学进行分科的朝代是()。

A、周朝

B、股商

C、东汉

D、唐代


答案:A

第2题:

分科课程是教育史上出现最早的课程类型。

A

B



第3题:

“乡”这一称谓最早产生于我国西周时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宋初的太医署已不同隋唐时期的太医署,它不再兼医疗行政,而成为专门医学教育机构。庆历四年(公元l044年)又改进了考试制度,使医学教育进一步得到提高。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太医局置提举一名,判局二名,全面负责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并且规定判局要由懂医术的人充任。当时太医局教学编制及医学分科较细。
学生学业将成,要临床实习,并在实践中进行考察,根据治愈率来评定成绩,分上、个、下三等,适当给予奖学金。十全为上,限二十人,月津十五千;十失一为中,限二十人,月津十千;十失二为下,限五十人,月津五千;十不全七者降级;十失其五开除太医局。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教育改革。
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医学教学缩编为三科:1、方脉科,2、针科,3、疡科。各科教材亦不同,方脉科分大小经,大经有《素问》、《难经》、《脉经》;小经有《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每年春季进行招生考试,自由参加。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医学制度改三舍之制,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一百二十人。共设博士四人,正录四人,掌管太医局的教学行政。各舍又置长、谕各一人,负责每舍的工作。其教学分科及教学设置如下:
三科基础教材:《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神农本草经》;方脉科:(包括风科、大方脉、小方脉)兼习《脉经》、《伤寒论》;针科:(包括针、灸、口齿、咽喉、耳、眼)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龙树论》;疮科:(包括疮肿、伤折、金疮、书禁)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干金翼方》。
学生考试制度也很健全,分私试、公试两种。考试内容有医经大义、五运六气、假令病法(病案分析),根据成绩由“外舍”递升至“内舍”、“上舍”。学生毕业分配亦根据成绩优劣分别录用,艺业精优者分配到尚药局任医师等职,其余分别充任本专业博士、正录,或分配到各州充任医学教授。可见当时领导机构、教学分科、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毕业分配制度等,已初具规模。
宋代的医教体制曾有几次大的改革,不如唐代太医署的医学教育长期稳定,但比唐代更为完善健全。

第5题:

分科课程是教育史上出现最早的课程类型。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

A.汉代

B.周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正确答案:B

第7题:

哪个时期中医学出现了医学上的分科?()

  • A、远古时期
  • B、夏朝
  • C、商朝
  • D、周朝
  • E、秦朝

正确答案:D

第8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参考答案:《黄帝内经》

第9题:

《周礼•天宫》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这是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分科。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形成于()时期()时期医学教育出现快速发展势,建立政府医药兼教育机构()


正确答案:魏晋;隋唐;太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