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在艺术风格上的表现是什么?

题目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风格上的表现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古诗十九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几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东汉后期无名氏作品。

B、《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一时所作,但其作者大多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士人,只有少数作品是失意士人所作。

C、《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叙事。

D、对人生易逝的感伤是《古诗十九首》的一大特征。

E、《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阶段的标志。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钟嵘在《诗品》中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古诗十九首》有三大主题,是什么?()

A、婚恋主题。

B、感叹人生命运的主题。

C、表现人生态度的主题。

D、离别相思的主题。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出自()

  • A、《古诗十九首》(其五) 
  • B、《古诗十九首》(其一) 
  • C、《古诗十九首》(其三) 
  • D、《古诗十九首》(其九)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古诗十九首。


正确答案: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从其中选取了19首,流传后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怨叹等。艺术价值很高,开启了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钟嵘的《诗品》评其为“一字千金”,诚非过誉。

第6题:

()自魏晋以来一直被人们所重视,认为是“七言之冠冕”。

A、《古诗九首》

B、《古诗十首》

C、《古诗二十九首》

D、《古诗十九首》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古诗十九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古诗十九首》分别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第8题: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陈太子萧统在编《文选》时,选取了十九首无主名(无著作权者)的五言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专门名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谈谈《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1、《古诗十九首》是抒情诗的典范,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听见高楼飘来的乐曲,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以奋翅高飞的幻想结束,诸多想象之词构成恍惚空灵的境界。
2、《古诗十九首》擅长以比兴手法抒情,许多诗篇兴发巧妙,与情感结合的非常自然。在诗中,用以起兴的有事件,也有物象。以物象起兴的,多选择与时序有关的景观,或遇春草,或临秋风;或眼望明月,或耳听虫鸣,构成优美的意境,引发出种种思绪。在《古诗十九首》中,比兴手法运用最多、最自然、最贴切的,莫过于《冉冉孤生竹》,先以“孤竹”结根于泰山之阿起兴,接着以“菟丝(新婚女子的自比)附女萝”来比喻夫妻感情的缠绵,然后是“伤彼蕙兰花(女子自比),含英扬光辉(新婚女子的美丽)。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又是比中有比。
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自然精练、生动含蓄,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卷上)。《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多“若秀才说家常话”,却句平意远、自然过人,“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等,深中浅貌、短语情长,耐人咀嚼,禁得起回味。

第10题:

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在语言上,《古诗十九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诗十九首》是具有民歌特点的文人创作。从受到民歌影响的一面看,它的语言非常自然朴素,单纯清新;从它是文人创作的一面看,语言准确、精炼、工整,善于用典。关键是它把这两方面结合得非常好:虽工整,但不雕琢;善用典,而浑然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