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论述萨特"境遇剧"的特色。

题目

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论述萨特"境遇剧"的特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萨特的“境遇剧”是自己“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演绎。这些戏剧一般都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比如《死无葬身之地》,这出剧以法国沦陷时人民的抵抗斗争为背景,描写被俘的5个游击队员在监狱中的种种表现。他们被关在——个顶楼上,一个个被审问,敌人用了种种酷刑,逼问队长若望的下落。这几个队员被放置在一种最艰难的境遇中:生与死,刑罚与释放,保护自己、牺牲他人或者相反。他们每个人并非生来的英雄,也非天生的胆小鬼,但他们在这种境遇中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15岁的小弟弟弗朗索瓦,在恐惧中无法自持,一直打哆嗦,这种境遇使他无力坚守意志与忠贞,于是被大家认为是“潜在的叛徒”,为防止他供出队长的下落,预先把他掐死。剩下的队员在肉体的刑讯中也不断经受着精神的的煎熬,他们讨论种种具体细节的选择,确立自己的价值方位,最终维护了民族和人格的尊严,宁死不当叛徒,他们在一种酷烈的考验中作了“自由选择”,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完成了作为英雄的“本质”确立。这出剧以爱国、民族与人格的尊严等为内容,置进存在主义境遇的框架,很好地表达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同时赞扬了抵抗侵略的英雄人物。萨特的许多“境遇剧”都是如此安排人物和环境,如《苍蝇》中的俄瑞斯忒斯选择了向罪恶挑战的道路,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自由者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萨特的“境遇剧”也是对现实主义戏剧的一个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戏剧不属于萨特的境遇剧。

  • A、《毕恭毕敬的妓女》
  • B、《苍蝇》
  • C、《死无葬身之地》
  • D、《禁闭》

正确答案:D

第2题:

()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代表作。

  • A、《等待戈多》
  • B、《恶心》
  • C、《禁闭》
  • D、《莫菲》

正确答案:C

第3题:

萨特的“境遇剧”是指在舞台上展现人的境遇,并将这种境遇推向极致,人们在其中作出的选择既是无奈的,又是自由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萨特的“境遇剧”的特色和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萨特的“境遇剧”是指在舞台上展现人的境遇,并将这种境遇推向极致,人们在其中做出的选择既是无奈的,又是自由的。《禁闭》中提到的“他人就是地狱”的名言,实际上说出了人与人之间难于沟通的事实。《恭顺的妓女》同样涉及了沟通困难的问题。《死无葬身之地》将一群反对卖国政府的爱国志士的境遇推向极端,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自由选择。

第5题:

《恶心》(又译《厌恶》或《作呕》)是萨特的成名作,其体裁是()。

  • A、境遇剧
  • B、日记体、自叙体小说
  • C、荒诞剧
  • D、哲学随笔

正确答案:B

第6题:

以诸子的民俗观为例论述先秦时期民俗学史的理论特色。


正确答案: 诸子的民俗观,集中反映了先秦时期民俗学史的理论特色:
(一)孔子的民俗观
孔子的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人学,他也是从人学的角度来使用民俗资料的。他主要是在阐明人治的过程中,力图把原始民俗观改造成与礼制体制有关的学问。首先,他让历史介入民俗,抛弃传统民俗观中的“怪力乱神”的思维,用人文历史的观点解释神话;其次,他以“民教俗朴”说为前提,致力于贯彻男女、君臣、夫子、礼义、仁德的纲常模式。孔子了解民俗,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孔子民俗观的历史方法和人文原则,对于我国封建时代的民俗观系统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它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与信仰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荀子的民俗观
荀子的伦理社会思想,强调人为的力量,对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决定作用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他开设转向了建立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范畴。他的新命题是民俗的道德标准。他主张按照美、丑、善、恶的道德概念,去确立民俗知识,去为民俗事象分类,去选择美俗善政的民俗应用方式。他认为,作为上层统治者,学习和运用这种伦理民俗,善于从俗为事,就可以做到“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赢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并树立他们的“民德”形象。荀子以道德民俗为社会评价,导入对于民俗的社会标记和一般性质的推理判断,认为民俗具有自己的“习俗之所积”的自然属性。他赞成孔子的诗乐教化思想,关注民间文学,创作的《蚕赋》是中国第一篇仿制民间谜语的重要作品。荀子道德民俗观的特点还在于发现,一切民俗价值都隶属于政治价值的。
(三)庄子的民俗观
老庄民俗观的核心是反智主义,主张“无知无欲”。他们鼓吹小国寡民,认为民俗的实质在于保存自然的人性。庄子也不追求民俗知识的历史确定性,他将民俗的知识与自然人的知识作为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处理。老庄的自然民俗观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民俗观理论中的“天籁说”的源头。
总之,先秦民俗由于被史官和诸子文献所记录,增加了它们的理论分量和实际影响。以人论俗事先秦伦理民俗观的主要特征。

第7题:

萨特创作了11部“境遇剧”,其中著名的有()。

  • A、《苍蝇》
  • B、《禁闭》
  • C、《恶心》
  • D、《死无葬身之地》
  • E、《心之死》

正确答案:A,B,D

第8题:

简述萨特的境遇剧


正确答案:是萨特为宣扬自己存在主义思想所特设的戏剧类型。其剧作不按传统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只给人物置于艰难境地或绝境,并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渲染人物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感,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性格和命运,其基本创作主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三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他人既是地狱”(或者说“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还常用象征手法。

第9题:

从《死无葬身之地》看萨特创作的境遇剧中的特色。


正确答案: 所谓“境遇剧”,它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也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
而《死无葬身之地》
在萨特创作的“境遇剧”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剧中,作家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境遇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的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自己的同志。剧中的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的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第10题:

简述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正确答案: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