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题目

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
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2题: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第3题: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


参考答案: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第4题: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应如何定位?


正确答案: 要点要包含教师是智慧的创造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批判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1)教师是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教育智慧的教学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育智慧表现为
①转变时空角色的智慧;
②捕捉课堂问题的智慧;
③设置情景性问题的智慧;
④驾驭教材把握学生的智慧;
⑤反思------探究的智慧。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这些智慧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树立“资源”的概念,挖掘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变。
(4)教师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这是指教师对教材要有批判性的分析。教师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声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5)教师要成为实践的反思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反思。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反思教学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检查验证,积累经验,改进教学。

第5题:

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它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②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③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并注重尊重个体的需要与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第6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正确答案:(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也应予以关注。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第7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如何评价学生?


正确答案: 评价应饱含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老师们,让我们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让我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吧!

第8题:

音乐新课程的(  )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A.评价标准
B.音乐实践
C.多元文化
D.基本理念

答案:D
解析: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9题:

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第10题:

传统的教师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对“导”的理解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过去的教师也讲因势利导,但导向的是应试。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正确是以应试为标准的。不论他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地善“导”,都无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的改善。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只是作为“平等对话”中的一员,内在于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相互启发和分享,在“指导”和“非指导”之间体现教师的存在。这样的语文教师不预设观点,也不预定唯一的标准。他导向的是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思想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言语潜能、言语生命得到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