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题目

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电泳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外界因素有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渗作用、粒子的迁移率、吸附作用等。

第2题: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土壤水分的含量:Shearer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含水4%总扩散系数和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20%气态扩散>50%;含水>30%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含水4-16% 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含水>16%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
(2)土壤吸附的影响: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3)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性质的参数,紧实度高,土壤的充气孔隙率降低,扩散系数也降低。
(4)温度:温度升高,有机物的蒸汽密度升高,总的效应是扩散系数增大,如林丹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大。
(5)气流速度
(6)农药种类

第3题: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成土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母质因素——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速率。
生物因素——主导因素,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土壤的发展。

第4题:

土壤孔隙的类型有哪些?影响孔隙状况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1、非活性孔2、毛管孔(贮水孔隙)3、通气孔(空气孔隙或非毛管孔)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土壤孔隙状况经常变化,影响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农业耕作措施等。
(2)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愈粘重,总孔隙度愈高,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愈多,但通气孔隙愈少。反之土壤质地愈砂,总孔隙度愈低,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也愈少,但通气孔隙却愈多。
2.土壤结构
结构良好的土壤,不仅结构体之间有较大的孔隙,结构体内部也存在大量较小的孔隙。一般说来,土壤颗粒的团聚程度越高,不仅总孔隙度比较大,各级孔隙的比例也较合理。

第5题:

影响药物降解的处方因素有哪些?外界因素有哪些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一、处方因素
1.pH值: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specific acid-basecatalysis),药物的水解速度主要由pH决定。
解决办法:确定最稳定的pH值,用酸或碱调节到稳定的范围,所用酸或碱最好为体系内已有的,或使用缓冲体系。
2.广义酸碱催化:
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碱。
广义的酸碱催化或一般酸碱催化(general acid-basecatalysis)。
缓冲液的影响:缓冲液的浓度增加,但pH值保持不变,观察药物的分解情况。
解决方法:观察缓冲液对稳定性的影响,选用没有催化作用的缓冲体系或用低浓度的缓冲液。
3.溶剂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正确选用。
4.离子强度的影响
解决办法:选用适宜的离子强度的溶液。
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正确选用。
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正确选用。
二、外界因素
1.温度:
解决办法: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温度,冷冻干燥,低温贮存。
2.光线
解决办法:避光操作,棕色瓶包装(或容器内衬垫黑纸),避光贮存。也可加入抗光解剂,如肌苷、肌苷酸、腺嘌呤、亚甲蓝等。
3.氧(空气):
氧进入制剂的途径: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容器空间有氧气。
解决办法:
液体制剂:使用前加热除去水中的氧,向溶液中和容器空间通入惰性气体(CO2,N2
固体制剂:真空包装,加入抗氧剂(antioxidants)和协同剂(synergists)。
4.金属离子
解决方法:选用纯度高的原辅料;操作中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螯合剂。
5.湿度和水分
解决方法:控制含水量(水分含量<1%);在临界相对湿度以下操作。
6.包装材料
解决方法:防止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的相互作用;光敏感的药物可用棕色玻璃包装;药用包装塑料应选用无毒塑料制品。

第6题:

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因素:
(1)土壤无机胶体
(2)土壤质地
(3)土壤有机质

第7题:

影响插穗生根的外界因素有土壤水分、()、土壤通气性、大气相对温度和光照。

  • A、土壤结构
  • B、土壤温度
  • C、土壤酸碱度

正确答案:B

第8题:

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
(2)土壤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
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
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
B.土壤pH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般pH值在6.0-8.5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都是适宜的。但也有些喜酸性或喜碱性的作物例外。比如,茶树要在酸性(pH6.0-5.0)土壤上才能生长好,板栗适宜于在微酸性(pH7.0-6.0)土壤上生长。土壤的pH值影响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土地管理上,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对于碱性土壤要改碱洗盐;或者是选择耐酸、耐碱品种;施用肥料也要注意pH 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
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C.土壤养分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第9题:

森林根系对土壤有哪些作用?影响根系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作用:①对营养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不同类型的根系以相当大的幅度和深度固持土体起抗风、保水、固土作用
③根系生产过程的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营养物质来源并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
④残落在土壤中的死亡根系,是土壤中重要的有机质来源,促进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
⑤根系死亡后留下的孔道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并有利于重力水的下排
因素:①土壤板结、硬化层次接近地表等,根系分布较浅
②根系在干燥或缺氧土壤中即使细根能生长也难以长成大根
③土壤温度较低时也会限制根的生长,春季表土比下层土增温快,所以新根都分布在土壤表层,永久冻土会限制根的生长
④根有趋肥性,肥沃土壤中根生长更快

第10题:

影响土壤酸碱性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气候:高温多雨时呈酸性;半干旱或干旱呈碱性。
2、生物:针叶林下的土壤较阔叶林的土壤酸性强;生物和根系也会加强土壤酸性。
3、地形:上坡比下坡酸。
4、母质:酸性碱性岩发育形成的土壤酸性强。酸性岩如流纹岩、花岗岩;碱性岩如石灰岩、大理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