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

题目

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A.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坚持“干部教育第一”

D.教育为抗战服务


参考答案:D

第2题:

概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答案:
解析:
(1)教育为政治服务。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最大的政治是以 武装斗争的手段去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而 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 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 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革命根据 地的教育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教育 的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首先,在安排各类教育发展的同时,正确处 理了特定环境下的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 的满足。 其次,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下,始终服从了战 争的需要。 再次,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 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更将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视为培养新公民和新知识分子的必由 之路。 第一,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 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 和技能的教育。 第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注意 适应生产需要。 第三,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学生 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经济 意义。 (3) 依靠群众办学。 根据地经济基础差,学校、师资、设备都十分 缺乏,处在战争环境,根据地政府有限的物力、人 力又难以大量投人教育。因此就出现了“民办公 助”的办学形式。所谓的民办公助,就是由群众 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 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 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 资金,政府予以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 师资上的支援。 早在苏区时期,就注意依靠群众办学,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群众教育由群众自己 办,即在苏维埃政府支持下,以乡村为单位依靠 群众办夜校、识字班等。其二,依靠群众力量办 普通小学,即由政府出一部分经费,场地、设施和 部分经费由各乡村自行解决,通常是初小由乡 办,高小由区办。其三,干部教育不脱离群众,无 论教学内容、学习时限和教学组织,都考虑群众 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3题: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


正确答案:C

第4题:

教育管理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

B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

C教育督导和学校管理

D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


B

第5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
B.群众教育第一
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D.生产教育第一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内容()

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整风运动


参考答案:A, B, C

第7题: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重心在群众教育,而群众教育的重心又在成人教育。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注重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 贯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教育更是出于 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实际状 况和党的未来事业发展的准备,提出了“干部教 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突出了干部教育 的中心地位。因此,上述表述认为抗日根据地教 育的重心是在群众教育,是不正确的。

第8题:

狭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答案:
解析:
(1)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以武装斗争为手段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 ①在安排各类教育的发展时,按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 ②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以服从战争的需要为原则,以形势教育、对敌斗争教育、阶级斗争教育、纪律教育、群众教育路线为主。 ③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课程少而精,以速成班为主,教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战斗和工作中学习。 (2)新型的教育体制。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群众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现职干部的教育重于未来干部的教育。因为接受群众教育的成年人受教育后能立刻投入到生产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是要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是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在教学制度和方式上,它缩短了学制,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普遍推行小先生制。 (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第一,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第三,根据地的师生还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炼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支援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4)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能力有限, 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以民教民”是当时根据地教育的一个特点。其中 “民办公助”的办学形式更是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集资办学,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要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教育的经验。 (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革命时期,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和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①缩短学制。这利于学生尽快学到革命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收到及时的成果。②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各类学校精简课程门类,删除不切合实际的内容。③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受正规教师、课堂的制约,提倡小先生制,破除传统教育方法。特别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

第10题: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内容()

  • 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 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 D、整风运动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