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

题目

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参考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
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第2题:

如何看待历史的误用与滥用?如何避免?


参考答案:

“误用”指的是对历史事实缺少正确理解和考证而错误的应用,“滥用”是指对于历史材料不假思索的直接引用或使用不真实的历史材料。历史经验的不足经常会导致历史误用的产生,“滥用”大多是由于史学工作者缺乏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对历史的严谨性。
避免方法:
1.史学工作者要增加自己的历史经验,对于历史材料要进行考证研究,保证历史材料的真实性。
2.对于历史的权威要敢于质疑,要“大胆的思考,小心的求证”,打破统治者垄断历史的解释权,要重视相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用,提倡历史的多元化。


第3题: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


参考答案:

与法国年鉴学派、美国社会科学新史学派秉承新史学三大流派。以汤普森等位代表,其学术研究领域基本定位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经济史、社会史,关注下层(关注被忽视的大多数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认识层面上追求历史真实性的新尝试。)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普遍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及注意历史进程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做用,也积极倡导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社会学,政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推动历史研究。


第4题:

历史学不论如何发展,都必须恪守历史学学科的本位。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参考答案:

“实践唯物主义”在史学本体论上的含义在于,突出物质实践活动在唯物史观原理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增长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在史学认识论上的含义在于,强调他们主张的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它不像后者那样认为外部感性世界决定人的意识,而是认为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样,它既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的偏颇,也克服了历史相对主义的偏颇。因为它:
第一,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
第二,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第三,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这是因为:(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虽然它们是互不联系地、零落散乱地存在着,但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也就是一个基本上符合实际的社会历史观,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肯定历史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又承认艺术对历史学的补充作用就学科个性而言,历史学是科学不是艺术,因为它与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学科一样,从客观事实出发,探求历史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寻求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不过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而已。
历史学也离不开艺术。首先历史学离不开文字表达,史学成果、史学发现要靠文字流布,文字表述需要讲求艺术。其次史学在对个别事物的描述上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但这只是在肯定史学科学性的前提下,承认艺术对史著编纂、对史学个别描述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史学的内容是科学的,其表现形式是要讲求表达艺术的。


第7题:

如何看待“历史事实”?


参考答案:

历史事实的层次与类型。
①客观存在的事实,史料记载的事实(史料事实),史家构建的事实(史学事实);
②特殊事实,普通事实,普遍事实;
③普通事实的量化问题。历史认识事实的基本性质;主观性、客观性、时代性、真实性(绝对和相对)。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

客观实在性是历史的基本属性,但历史相对主义(如克罗齐)和历史客观主义(如兰克)对此问题的理解都有偏颇。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客观性问题上的主张是:
①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着的,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不论你承认与否,也不论你认识与否,它都按自己的方式存在过或存在着;
②人类历史是以往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有自己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
③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可以被认识,只是它被认识的途径、特点、方法与其他学科有差异罢了。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 B、可知性
  • C、运动
  • D、性规律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社会条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爱国人士,均先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展开救国救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继而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思想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学术条件。一方面,‚新史学‛对旧史学的冲击,使中国史学处在变革之中,对中国史学走向近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思想遗产,如朴素的唯物思想传统和朴素的辩证思想传统,使唯物史观易于为中国进步学者所接受,并把它同中国历史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学术土壤,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