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题目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自行交涉。这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在集体争议发生后,不求助于政府或其他第三者,自行通过交涉解决争议的方法。
(2)调节。调节也称为调停。是由第三者包括私人或政府所设立的调解结构派出人员出面进行斡旋,以协助劳资双方解决争议的方法。
(3)仲裁。仲裁是解决集体劳资争议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


答案:
解析: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领导、指挥、命令和服从的隶属性关系,但在劳动法律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申诉的权利、委托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供证据的权利、辩论的权利、申请调解或拒绝调解的权利、胜诉者要求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等;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劳动争议的协调活动。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不能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等手段强行消除分歧,只能通过双方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或协调的形式,使争议双方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能协调解决时,按照三方原则,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恢复集体协商,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处理方式中,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必要的经营资料和相关证据,配合协调处理机构的必要调查,不采取过激行为,不得解除与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同时自觉履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制作的《协调处理协议书》。

第2题:

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的一般程序与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般程序:
1、调解组织(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是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作用的重要方面)。
2、调解员。
3、调解程序
(1)申请调解;
(2)调解受理;
(3)调解前准备;
(4)实施调解(步骤:组织召开调解会议;报告到会人员基本情况;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争议的陈述意见,进一步核准事实;调查人员公布核实的情况,说明调解组织对争议的调查结果和调解意见;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5)调解终结(方式:当事人自行协调;当事人撤回申请;当事人拒绝调解;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能达成调解协议)。
重大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协调机制:
1、明确重大争议应急调解协调的职责分工。
2、排查重大争议隐患。
3、妥善处理重大争议案件。
4、落实重大争议信息报告制度。
原则:三方原则;和解和共识原则;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及时处理原则。

第3题:

关于企业劳动集体争议处理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履行集体协议而发生的争议,通常是由于解释协议条款有分歧或违约所致
B: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C:劳动集体争议处理适用企业的基层调解
D:劳动集体争议处理适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关于集体争议仲裁的特别规定

答案:C
解析:

第4题:

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还处在创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于集体劳动争议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2)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法律约束力还不够: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于因签订集体合同产生争议的处
理上。(3)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工会仍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5题: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在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任何一方可以申请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协调处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在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确需延长协调时间的,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十五日。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6题:

简述团体劳动争议或重大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对策。


答案:
解析: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劳动关系当事人虽然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领导、指挥、命令和服从的隶属关系,但在劳动法律关系上是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争议处理活动中,企业应充分行使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申诉的权利、委托代理人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供证据的权利、辩论的权利、申请调解或拒绝调解的权利、胜诉者要求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等,自觉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因此,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团体劳动争议,国家不能采取行政命令、仲裁或司法强制等手段强行消除分歧,只能通过双方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或协调的形式,使争议双方在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从而完成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达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稳定的目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自主协商解决,企业应通过协商力求达到意见的统一。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是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能协调解决时,按照三方原则,组织有关各方,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对集体合同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进行协调和斡旋,使争议双方尽快达成共识,恢复集体协商,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此种处理方式中,企业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协调处理申请,并积极配合,如实提供必要的经营资料、相关证据,配合协调处理机构的必要调查,不采取过激行为,不得解除职工代表的劳动关系,同时自觉履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制作的《协调处理协议书》。
(3)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

第7题:

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还处在创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于集体劳动争议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
②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法律约束力还不够
③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工会仍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8题:

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案:
解析:
(1)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2)劳动争议仲裁庭为特别合议仲裁庭,由3人以上的单数仲裁员组成。
(3)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4)影响范围大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县级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报请市(地、州、盟)仲裁委员会处理;仲裁委员会在作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组成特别仲裁庭,以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5)集体劳动争议应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15日内结束,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6)仲裁庭应按照就地就近原则进行处理,开庭场所可设在发生争议的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案的地方。
(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受理的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结果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
此外,根据《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活动。该办法规定:
(1)发生集体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工会应当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依法参与处理。工会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积极反映职工的正当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因集体劳动争议导致停工、怠工的,工会应当及时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第9题: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织中体现三方原则的有()

  • A、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 B、劳动争议仲裁组织
  • C、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组织
  • D、劳动争议审判组织

正确答案:B,C

第10题: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于集体劳动争议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界定。
(2)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法律约束力还不够。
(3)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工会扔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