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有所谕饬或差委时使用()这一文种。A、令B、训令C、指令D、批

题目

民国时期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有所谕饬或差委时使用()这一文种。

  • A、令
  • B、训令
  • C、指令
  • D、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国时期上级对下级呈请所作答复的下行文种是()

A指令

B札付

C批答

D命令


A

第2题:

始设于民国时期由官署向民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A训令

B批答

C布告

D通知


C

第3题: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重新公布公文程式,凡上级因下级的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用()

A.委任令

B.训令

C.指令

D.布告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民国时期“令”的运用上,上级主动发文用()

A谕令

B训令

C指令

D部令


B

第5题:

袁世凯政府中后期对上级官署或职官主动发文的下行文种设置为“饬”,用于取代()

A指令

B批令

C部令

D委任令

E训令


C,D,E

第6题:

民国时期,用于准驳呈请的同一答复性下行文种在不同阶段的名称是()

A

B批答

C

D训令

E策令


A,B

第7题:

民国时期的“训令”,相当于北洋时期()文种之和。

A指令

B批令

C申令

D训令

E委任令


D,E

第8题:

简述清代谕的用途、种类。试述民国时期谕文种的设、废;以及取消了谕文种之后,谕的下发方式。
清朝,“谕”广泛运用于各级官署,成为长官告晓、训示属下官吏的下行公文。并依具体使用,分为很多名目。
(1)堂谕:由京内各部、院堂官对本衙署各司员谕告事宜用之。
(2)谕帖:由京外各府、州、县长官训示下属胥吏用之。
(3)谕单:新任长官就任,“命下之日,即书谕单一纸,附提塘报房数去”,目的在于使下属官吏敬畏。 民国时期与谕文种的设、废:
(1)1912年1月,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沿前设置谕,是与“令”并行的下行文种。
(2)袁世凯北京政府在同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中,取消了谕作为独立公文文种的地位。
但是,“谕”文种取消后,作为上级对下级、长官对属员的一种训示行为,其具体内容仍然存在于公文中。下发谕示内容,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装叙:在用其他文种撰写的公文中,引叙谕文。
(2)改写:将长官谕示精神写入用其他文种表述的公文中,而不采用引述原文的形式。

第9题:

民国时期上级官署对所属官员因呈请而有所指示的下行文种是()

A部令

B谕令

C指令

D训令


C

第10题:

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公文用()文种。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