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按照法律,其行为(

题目

李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按照法律,其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 B、构成犯罪
  • C、构成故意杀人罪
  • D、是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与其嫂李某有仇,意图杀害其嫂李某。某天,李某生病,王某假意对李某关心,为其端茶送水,特意为其做了份鸡蛋汤,趁机在该汤中撒下毒药。后李某怀疑汤中有毒,遂趁王某不在身旁,将该汤给王某的儿子豆豆食用。豆豆喝汤后中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王某有杀豆豆的间接故意

B.王某有杀李某的直接故意

C.李某对豆豆而言,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李某有杀豆豆的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刑事犯罪形态。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王某意图杀死李某,假意照顾她而在汤中下毒,从此处可看出王某积极希望李某死亡,持直接故意的态度。李某怀疑汤中有毒,知道有毒死人的可能而仍将该汤送给豆豆食用,这说明李某在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豆豆食用后死亡,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因为豆豆是王某的孩子,王某根本无意害自己的孩子,所以王某对豆豆而言,不具有间接故意,所以答案应为A

第2题:

李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按照法律,其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是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参考答案:B, C

第3题:

赵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其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正当防卫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正确答案:CD
CD【解析】赵某将自己的有罪行为误认为是无罪,属于法律认识错误。对于法律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对行为的定性。

第4题:

张某早前与李某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协议里载明若李某承担了其生养死葬义务后,可继承张某的所有遗产。李某尽了生养死葬义务,但张某死后其两个儿子也向法院申请继承张某的遗产,则法院应做的处理是( )。

A.由李某继承

B.由张某的儿子继承

C.李某与张某的儿子平分遗产

D.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参考答案:A
解析: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的生养死葬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因此本题已经不适合法定继承,按照遗赠扶养协议,张某的财产应该归李某所有。

第5题:

甲杀害了乙,乙作恶多端,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实质上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参考答案:CD

第6题:

张某(39岁)被邻居李某无理殴打后,伺机报复。次日,见李某的女儿(15岁)独自在地里干活,张某便让自己的儿子(13岁)替父报仇。小儿子听说之后就拿起铁锹砍死了李某的女儿。本案中:( )

A.张某父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

B.张某的小儿子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张某无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D.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C
唆使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唆使者实际是间接正犯,被唆使者不构成犯罪。

第7题:

乡政府批准刘某建房申请,刘某施工时,李某认为其侵占了自己的宅基地,二人发生争执,刘某认为自己有批文,不予让步,李某对乡政府的批准行为可否起诉?()

A.不可以,乡政府未对李某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其不具备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B.可以起诉,因为李某是乡政府批准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C.不可以,李某的宅基地是受刘某行为侵害,他只能以刘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不可以,李某因相邻权受侵犯,只可向乡政府要求改变原审批


参考答案:B

第8题:

李某,某市住建局局长,中共党员。一天,李某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聊天,问其有何打算。原本,李某已帮儿子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正打算告诉他。谁知儿子言辞凿凿,直言早就想好了“生财之路”。原来,儿子想到自己老爹手握城市建设重权,打算和同学合伙拉一支工程队,在市里承包工程。李某觉得这个法子可行,但与儿子约定,“现在风声紧,我不会出面帮你协调,只能由你自己打着我的旗号承揽工程”。其子依言行事,在短短一年内承包数项工程,获利甚丰。请分析李某的违纪行为。


正确答案: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条例》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本案中,李某虽然没有直接出面为儿子谋取私利,但在得知儿子打算利用其职务上的影响承揽工程后,不加约束纠正,属于纵容、默许行为,违反了党纪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9题:

胡某与本村魏某通奸,两人预谋毒害胡某的妻子李某。某日中午,胡某从地里回家,见李某在院子里摘豆角,厨房里煮着米饭,认为毒死李某的机会已到,急忙从里屋拿出“1605”农药瓶,往饭锅里倒了十来滴,然后往院外走,告诉李某他出去办事,饭做好后先吃别等他。李煮好饭后,正在炒菜,这时胡某的儿子(8岁)从外边玩耍回来,嚷着肚子饿,李某便先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儿子吃了几口,便喊肚子疼,一会儿便死了。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按照法定符合说,胡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B.魏某对胡某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C.李某致子死亡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D.按照具体符合说,胡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

A.传达室的张大爷将李某寄给董事长张某的信送给董事长的行为
B.公司董事长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约的行为
C.李某将自己未成年儿子的压岁钱以儿子的名义存入银行的行为
D.甲让乙向丙转达其话的行为

答案:C
解析:
代理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