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川芎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题目

简述川芎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三七氨酸

B、生物碱

C、人参三醇皂苷Rg1

D、阿魏酸

E、黄酮类


正确答案:C

第2题: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B:环氧酶失活,减少TXA2生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
C:降低凝血酶活性
D:激活抗凝血酶
E:增强维生素K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本题重在考核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生成的PG类产物中,TXA2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PGI2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拮抗剂。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类的生物合成,使得PGI2和TXA2的生成都减少,而在小剂量时,可以显著减少TXA2,而对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故正确答案为B。

第3题:

当归中抗血栓形成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当归多糖

B、阿魏酸

C、当归酮

D、藁本内脂

E、琥珀酸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附子抗炎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正确答案:作用机理 多途径。
主要与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本身也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有效成分:乌头碱

第5题:

下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错误的是()

  • A、赤芍
  • B、川芎
  • C、鸡血藤
  • D、丹参
  • E、血竭

正确答案:E

第6题: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B.环氧酶失活,减少TXA生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
C.降低凝血酶活性
D.激活抗凝血酶
E.增强维生素K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本题重在考核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生成的PG类产物中,TXA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PGI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拮抗剂。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类的生物合成,使得PGI和TXA的生成都减少,而在小剂量时,可以显著减少TXA,而对PGI水平无明显影响,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故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下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错误的是

A.赤芍
B.川芎
C.鸡血藤
D.丹参
E.血竭

答案:E
解析:
血竭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从而增加其凝血作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血竭水煎醇沉液(1:1)0.5ml/kg肌内注射连续3周,使兔血红细胞压积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但对全血粘度比值及血浆粘度比值无明显影响。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血竭水煎醇沉液(1:1)0.1ml体外试验,加于0.5ml富血小板血浆内,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故此题应选E。

第8题:

丹参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


正确答案:B

第9题:

简述地龙抗血栓形成作用表现及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龙提取液可延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纤维蛋白及血块溶解。作用机理:抑制凝血过程;促进纤溶过程;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膜稳定性等。

第10题:

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
(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
(2)刺激肠壁神经丛;
(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