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发热常见有哪些热型?说明其病变机理。

题目

温病发热常见有哪些热型?说明其病变机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项不是口渴不欲饮的机理( )

A.湿温病湿重热轻证

B.温病挟痰饮

C.热入营分

D.阳明气分有热


参考答案:D

第2题:

何谓热型?常见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四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2)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第3题:

温病湿蕴热蒸的常见热型是( )

A、壮热恶热

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

D、发热夜甚

E、夜热早凉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三阳病的热型各是什么?试述其产生机理。


正确答案:《伤寒论》第11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故六经病证中,三阳病皆以发热为标志。然而三阳各随其生理特点的不同,临床热型亦不相同。分述如下:
①太阳病热型为发热恶寒。太阳之经阳气旺盛,居六经之首,统摄营卫而主一身之表。太阳受邪,风寒外袭,一方面正气奋起达表以抗邪,故发热;另一方面卫阳又被风寒遏郁,不能发挥温分肉之职能,则恶风寒。所以发热恶风寒同时并见是太阳病的基本热型。
②阳明病热型为但热不寒。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抗邪之力最强;阳明病为邪盛正实,表里俱热的里热实证。因其里热亢盛,蒸腾于内外,故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为外证,“但热不寒”就是阳明病的典型热型。
③少阳病热型为寒热往来。少阳为枢,居半表半里之位,阳气始生,正气偏弱。邪犯少阳,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正邪互有胜负,故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少阳病的典型热型。

第5题:

论述温病发热的机理、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温病发热是由于感受温邪后,机体对温邪的一种全身性的反应,为正气抗邪,邪正相争,阳热偏盛的表现。
温病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发热恶寒,临床多见于温病初起。如风热或湿热之邪初犯卫气时。寒热往来,为热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征象。壮热为邪入气分,邪正相争,里热蒸迫之征象。日晡潮热,为热结肠腑证,也可见于瘀热蓄积于下焦,或温病后期阴虚内热。身热不扬,为湿温病邪在卫气,湿重于热,热为湿遏,湿蕴热蒸之征象。发热夜甚为热入营分,劫灼营阴之征象。夜热早凉为温病后期,余邪留于阴分之征象。低热为温病后期阴伤虚热之征象,如胃阴大伤、肝肾阴虚等。

第6题:

发热为午后夜间低热,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

B、阴虚潮热

C、温病入营

D、湿温内蕴

E、热邪客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阴虚潮热其特点是午后和夜间有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称为骨蒸发热),兼见盗汗颧红等。多见于阴虚证,因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盛而生内热。

第7题:

温病与温毒的区别是,后者有().

  • A、发热
  • B、头痛
  • C、局部红肿热痛
  • D、口渴

正确答案:C

第8题:

发热为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其临床意义是

A、湿温内蕴

B、阴虚火旺

C、温病入血

D、食积胃肠

E、热邪犯肺


参考答案:A

第9题:

春温的热结肠府常见证型有(),(),()。


正确答案:腑实兼阴虚;腑实兼气阴两虚;腑实兼小肠热盛

第10题:

请问常见的发热热型有几类?其典型症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常见的发热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2)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3)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4)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5)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