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题目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十分丰富,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合作经济思想最早来源于(  )。
A.欧文和马克思
B.欧文和傅立叶
C.马克思和傅立叶
D.马克思和恩格斯


答案:B
解析:
合作经济思想是从社会经济乌托邦引伸出来的进步思潮,它最早来源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欧文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父傅立叶。

第2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

A、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权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
B、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的思想
C、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
D、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关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以及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故C项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的思想,以及人权和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论基础,故排除A、B项。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关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故排除D项。

第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


参考答案: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第4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体系没有中国。()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十分丰富,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第6题:

奠定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指导思想基础的是( )

A.恩格斯的报刊思想
B.马克思的报刊活动
C.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和报刊活动
D.毛泽东的报刊思想和活动

答案:C
解析:

第7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中,劳动者智力与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与智力劳动相结合,体力与智力上能够协调发展的人。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领域的发展是“真正自由的王国”,个人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不断扩大,人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①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人性的自我发展,人的发展是被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直接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它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人的片面发展的程度也愈益加深,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③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有可能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如何来实现这一理想呢?唯一的方法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不是机械的教育与劳动的相加,它的内涵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等。

第8题: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一大贡献。


参考答案: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揭示

第9题: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
马克思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以为既不是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也不是将所谓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的历史,而是指出了解决人类社会矛盾的问题在于解决人们的经济矛盾问题。
因此,马克思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两条路径:
1、直接改变社会现状,亦即重新进行社会分配。
2、通过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分析,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引了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的道路。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是“科学巨匠”,“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马克思的名字将永垂史册。

第10题: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正确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的里,分别就悲剧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他们在信中提出并论证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历史悲剧如何忠实历史真实的问题。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取材16世纪20年代德国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他歪曲了这段历史生活的真实,竭力颂扬贵族运动和贵族代表人物,而把农民运动放到及其代表人物都放到次要位置上。马克思恩格斯批评了这种错误的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悲剧问题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社会根源,批评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的悲剧观念,反对从人物的精神因素和心理性格上寻求悲剧的原因,而认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阶级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有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