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的丈夫偷偷吸毒,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吴某发现后极度惶恐焦虑,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警察抓去,家庭生活失去依靠,于是向社工求助,下列社工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报警B、建议吴某劝丈夫主动去戒毒所C、劝吴某离婚D、向吴某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E、帮助吴某疏导焦虑

题目

吴某的丈夫偷偷吸毒,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吴某发现后极度惶恐焦虑,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警察抓去,家庭生活失去依靠,于是向社工求助,下列社工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报警
  • B、建议吴某劝丈夫主动去戒毒所
  • C、劝吴某离婚
  • D、向吴某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 E、帮助吴某疏导焦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吴某因打架被某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吴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吴某认为处罚过重,在拘留执行期间与民警发生争执,吴某不慎被殴打致死。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吴某的学生

B.吴某的女友

C.吴某的父亲

D.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C

第2题:

王某,男,48岁,农民。王某之妻苏某.46岁,患有精神病。2007年2月20日,王某外出赶集,苏某在家引火烧院内的一堆高粱秸。邻居吴某看见王某院内起火冒烟,急忙赶去探望,发现高粱秸起火,苏某在一边拍手叫好。吴某到厨房水缸内舀水灭火,苏某摸了把铁锨向吴某砸去,正砸在吴的右手上,吴的三根手指被打断;继而苏又向她身上、头上乱打,吴某被砸晕躺倒在地,幸被其他邻居发现,把苏某拉走,扑灭了火。吴某的丈夫李某,将吴某送到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多元。吴某的三个手指无法治好,成了残疾。李某要求村委会处理,王某借口妻子是精神病人,不接受村委会干部的调解。李某到区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苏某,让王某支付500元,用于医疗、住院和护理吴某的误工费,并每年再支付360元,弥补吴某因手残失去劳动能力的经济损失。

问:李某的要求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
苏某患有精神病,这种病在发病期间,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苏某放火燃烧高粱秸和伤害吴某的行为是在发病期间发生的,不负刑事责任。李某要求依法处理苏某是不合法的。但是,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则苏某的法定代理人王某应对此事负责。因此,(1)王某向李某、吴某赔礼道歉,承认对患病妻子护理不周。(2)赔偿吴某的治疗费、住院费和李某护理吴某的误工费。(3)由于吴某的手因伤致残,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影响T经济收入,王某每年应给吴某一定的赔偿。

第3题:

吴某和朱某为同村村民,二人曾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过纠纷,一直不和。一日二人又因为小事发生纠纷,朱某叫来丈夫将吴某打了一顿,吴某去医院检查后被鉴定为轻微伤,遂至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认为朱某及其丈夫的行为恶劣,对其作出警告并罚款100元的决定,对朱某丈夫作出拘留5日的决定。本案中,派出所可以对朱某的丈夫作出拘留5日的处罚决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吴某的丈夫偷偷吸毒,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吴某发现后极度惶恐焦虑,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警察抓去,家庭生活失去依靠,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报警

B.建议吴某劝丈夫主动去戒毒所

C.劝吴某离婚

D.向吴某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E.帮助吴某疏导焦虑

答案:B,D,E
解析:

第5题:

小刘的丈夫交友不慎,不经意间吸上毒品,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前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其所经营的公司也难以维持而破产,小刘发现后既气愤又无奈,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公安部门抓去,她越想越害怕,自己也没有办法,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包括()。

A.立即报警,抓小刘丈夫去警察局
B.劝小刘立即跟丈夫离婚
C.帮助小刘疏导焦虑
D.建议小刘劝其丈夫去戒毒所
E.为小刘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答案:C,D,E
解析:
题干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疏导小刘的情绪并协助小刘帮助其丈夫去戒毒所戒毒,此外,可以为其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第6题:

王某,男,48岁,农民。王某之妻苏某,46岁,患有精神病。2007年2月20日,王某外出赶集,苏某在家引火烧院内的一堆高粱秸。邻居吴某,看见王某院内起火冒烟,急忙赶去探望,发现高粱秸起火,苏某在一边拍手叫好。吴某到厨房水缸内舀水灭火,苏某摸了把铁锨向吴某砸去,正砸在吴的右手上,三根手指被打断;继而苏又向她身上头上乱打,吴某被砸晕躺倒在地,幸被其他邻居发现,把苏某拉走,扑灭了火。吴某的丈夫李某,将吴某送到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多元。吴某的三个手指无法治好,成了残疾。李某要求村委会处理,王某借口妻子是精神病人,不接受村委会干部的调解。李某到区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处理苏某,让王某支付500元,用于医疗、住院和护理吴某的误工费,并每年再支付360元,弥补吴某因手残失去劳动能力的经济损失。

问:李某的要求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
苏某患有精神病,这种病在发病期间,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苏某放火燃烧高粱秸和伤害吴某的行为是在发病期间发生的,不负刑事责任。李某要求依法处理苏某是不合法的。
但是,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因苏某的法定代理人王某应对此事负责。因此,(1)王某向李某、吴某赔礼道歉,承认对患病妻子护理不周。(2)赔偿吴某的治疗费、住院费和李某护理吴某误工费。(3)由于吴某的手因伤致残,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影响了经济收入,王某每年应给吴某一定的赔偿。

第7题:

李月的丈夫交友不慎,不经意间吸上毒品,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前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其经营的公司也难以维持宣告破产,李月发现后既气愤又无奈,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公安部门抓去,她越想越害怕,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包括( )。

A.立即报警

B.劝李月立即跟丈夫离婚

C.帮助李月疏导焦虑

D.建议李月劝其丈夫去戒毒所

E.为李月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正确答案:CDE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一般扮演如下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题干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疏导李月的情绪并协助李月帮助其丈夫去戒毒所戒毒,此外,可以为其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第8题:

周某偷了吴某一辆价值2万元的摩托车。半年后,周某在使用过程中被吴某发现,吴某欲报警,周某与吴某达成一致:一是吴某不得报警;二是周某愿意赔偿吴某摩托车的折旧费共计2000元。吴某取得钱款后,到公安机关报警,周某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周某找到吴某,要求返还2000元,引起纠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吴某取得2000元构成不当得利

B.吴某的报警行为构成违约

C.周某无权要求吴某返还2000元

D.受让财产是以合理价格有偿取得的


正确答案:C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由法条可以看出,不当得利是指受益人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不当得利成立后即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受益人应向受损人偿还其无合法根据而获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必须一方获得财产利益;(二)必须他方受损失;(三)必须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四)必须受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本题中,周某赔偿给吴的摩托车折旧费2000元是合法给付行为,不构成不当得利,因此,A,B错。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第9题:

小刘的丈夫交友不慎,不经意间吸上毒品,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前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其所经营的公司也难以维持而破产,小刘发现后既气愤又无奈,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公安部门抓去,她越想越害怕,自己也没有办法,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此时,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包括()。

A:立即报警,抓小刘丈夫去警察局
B:劝小刘立即跟丈夫离婚
C:帮助小刘疏导焦虑
D:建议小刘劝其丈夫去戒毒所
E:为小刘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答案:C,D,E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一般扮演如下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第10题:

吴某的丈夫偷偷吸毒,将家里的积蓄换了毒品,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吴某发现后极度惶恐焦虑,既担心丈夫毒瘾越来越大,又担心丈夫被警察抓去,家庭生活失去依靠,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


A.报警

B.建议吴某劝丈夫主动去戒毒所

C.劝吴某离婚

D.向吴某提供戒毒机构的信息

E.帮助吴某疏导焦虑

答案:B,D,E
解析:
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使能者、倡导者和关系协调者。题中,吴某的丈夫吸毒,使家中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导致吴某惶恐、焦虑,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吴某的情绪并协助吴某帮助其丈夫去戒毒所戒毒。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