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题目

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

  • 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 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若实行35小时的工时制,而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性工时分别是1.6、1.5、0.4小时,则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85%

C.90%

D.95%


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我们可直接计算出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l一(1.6+1.5+0.4)÷35=90%。故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
B、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C、由于生产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答案:A,B
解析:
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设备调整准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选项CD为管理不当所占用的时间,不属于标准工时的组成内容。

第3题:

已知某企业工人的劳动工时资料如下表: 项目

单位

人数或工时数

工人平均人数

932

制度工时

工时

1 871 456

缺勤工时

工时

92 372

停工工时

工时

38 285

非生产工时

工时

104 382

停工被利用工时

工时

4367

95.该企业的工人出勤率为( )。

A.97.1%

B.95.1%

C.93.0%

D.87.7%

E.87.4%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在具体核算时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其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下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答案:B
解析:

第5题:

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在具体核算时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其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答案:B
解析:
按照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统计汇总实耗工时,为减少工作量,节约时间,在具体核算时可采用倒算的方法,求得本单位或个人加工某产品时的实耗工时。其计算公式为:实耗工时=制度工时一缺勤工时一停工工时一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这种方法适合于生产稳定、大批大量生产的企业。

第6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时用量标准”组成内容的是(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必要的间歇或停工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正确答案:B
解析:工时用量标准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必要工作时间,包括对产品直接加工工时、必要的间歇或停工工时,以及不可避免的废次品所耗用的工时等。选项A、C、D为意外或管理不当所占用的时间,不属于工时用量标准的组成内容。

第7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
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答案:C,D
解析:
标准工时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选项C、D为意外或管理不当所占用的时间,不属于标准工时的组成内容。
【考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第8题:

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 126~130 题。对某企业工时利用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实行44小时(每周)工时制和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前,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也就是说有15%的制度工时没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产性工时占去10%。实行40小时(每周)工时制并进行人员精简等改革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时间和非生产性工时分别为1.6小时和0.4小时。

第126题:实行40小时工时制后,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 )。

A.80%

B.90%

C.20%

D.10%


正确答案:B
根据题意,我们可直接计算出该企业的制度工时利用率为:85%+5%:90%。故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已知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
(1)产品产量(件)
1)合格品(Q’1)8000
2)非因员工过失而造成的废品(Q1′)160
(2)工时定额(工时,件)
1)基本定额(tn)2.0
2)追加定额(tn′)0.5
(3)工时消耗
1)实耗工时总数(t1)17680
2)停工工时总数(t2)1220
3)非生产工时总数(t3)440
4)缺勤工时总数(t4)1456
试计算该企业在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时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


答案:
解析: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计算出如下指标:



通过计算表明,从企业整体来考察,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只达到90.5%,如果将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仅为76.9%,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而从企业员工的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来看,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115.4%,即员工实际工作1小时,可完成1.154个定额工时的任务。

第10题:

(2015年5月)以下关于工作时间核算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缺勤分为全日缺勤和非全日缺勤
B.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
C.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
D.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

答案:D
解析:
P58—60
停工工日是员工在整个一个出勤工日都没有从事生产性作业活动的时间,又称全日停工;停工工时是指员工在出勤时间中的全日停工与非全日停工的时间总和。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