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我国同波兰进行航运合作,共同组织了()海运公司。A、中美B、中日C、中波D、申苏

题目

解放初期,我国同波兰进行航运合作,共同组织了()海运公司。

  • A、中美
  • B、中日
  • C、中波
  • D、申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C

第2题:

2003年10月中日韩领导人举行第五次会晤,签署和发表了东北亚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是()

  • A、《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 B、《中日韩领导人宣言》
  • C、《中日韩友好合作联合宣言》
  • D、《中日韩共同宣言》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中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深化合作,不搞对抗,建立两国之间 积极的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中美深化合作的原因是( )。
A.我国执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B.双方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C.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 D.国家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答案:B
解析:
B [解析]国家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所以中美需要深化 合作。故选B。

第4题:

新中国外交史上,进行“乒乓外交”的是哪两支乒乓球队?()

  • A、中美
  • B、中英
  • C、中日
  • D、中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指出,中波建交67年来,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关系框架内开展良好合作。

  • A、布达佩斯
  • B、贝尔格莱德
  • C、华沙
  • D、塔什干

正确答案:C

第6题:

2011年5月10日下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双方共同签署了“中美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美之所以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是因为()

  • A、中美两国间存在着共同利益
  • B、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
  • C、寻求国际合作是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D、经济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正确答案:A

第7题:

1973年在我国举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周恩来总理对许多工作都亲自过问。

  • A、中美
  • B、亚非拉
  • C、中日

正确答案:B

第8题:

初中历史《中美、中日建交》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法。教师多媒体展示美国著名总统的照片,组织学生评选“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尼克松总统。
教师引导设疑:历史上尼克松和周恩来总理历史性的握手,使得中美关系走近了一步,他也因此成为“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大家知道中美关系在当时是怎样的吗?除了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又如何呢?由此顺势导入新课。教师资格考试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中美关系
过渡:要想了解当时的中美关系,还是先要去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
1.背景
教师讲述并设问:新中国的成立其实宣告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但是在新中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0世纪70年代初。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材料并提问:为什么会是在这一时期?大家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局势和美国的角度来思考一下。



学生归纳:第一,当时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发展和作用,因此需要改变原来的外交政策,缓和中美关系。第二,从材料中“西欧、日本崛起”“美苏争霸中,美国力不从心”可以分析出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
教师补充讲解:不光如此,在当时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因此中国开始重新调整外交政策。
过渡:在这一形势之下,既然美国已经抛出了友好交往的“橄榄枝”,中国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2.表现
教师安排学生观看纪录片和图片,并提问:从中归纳一下中美为缓和国家关系展开了什么活动?这一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乒乓外交”算是开了一个好头,那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呢?大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如下: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图片,并补充讲述: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宣告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中美之间长达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



过渡: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其中就有日本。日本是怎么做的呢?
(二)中日关系
教师播放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新闻报道,并提问:这一事件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反映出日本想要缓和中日关系。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日联合声明》历史图片,并讲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签订了协定,这标志着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教师设问:随着中美、中日的改善,当时中国的外交事业获得了哪些成就呢?
学生回答: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引发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教师补充:从1971年基辛格访华到1972年止,相继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事业一片红火。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进行情感升华,感受国家强大推动外交关系改善。
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当今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外交上出现的摩擦,如中美贸易争端,美国把华为列入黑名单等,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中美关系缓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打开了5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困境,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3)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有利于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作为历史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参考答案】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常用的引起学生对课程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采用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所以历史教学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抓住关键性的内容,突出问题实质。
(3)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其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9题:

2004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出席APEC智利会议上共同签署了()宣言,申明反腐败合作是符合双边利益的。

  • A、《中美反腐败宣言》
  • B、《中美反腐败政治宣言》
  • C、《中美反腐败合作宣言》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在南航运营的()航线上,对于残疾旅客托运的轮椅、服务性动物,南航不得要求免除丢失、损坏及死亡等责任

  • A、中日
  • B、中澳
  • C、中欧
  • D、中美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