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联合国会议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不是竞争对

题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联合国会议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朋友。中美两国能做到这样主要是因为()

  • A、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 B、中美两国结盟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 C、中美两国具有合作的共同利益
  • D、中美两国有着一贯合作的传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表明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已经开始把台湾问题置于首要地位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炮击金门

C.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声明


答案:B.炮击金门

第2题:

关于下列美国总统在位时中美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中美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
  • B、杜鲁门——对中国实施“冷战”政策
  • C、尼克松——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克林顿——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正确答案:C

第3题:

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美关系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答案:美持续对中国施压,中国需要增速。而作为生产国,中国扩大获取外汇赚的利润,其实本质就是看两个方面:1.增加单位资源生产力,2.获得额外的市场份额,美国本质就是针对市场份额打击大陆增速,从而威胁体系稳定。大陆增速下降外债偿还的压力会增大;但内债其实无所谓,多印钞搞点投资拉动内需就可以续下去。但是大陆印钞会带来贫富差距加剧内部阶层的摩擦。美帝印钞无所谓,它体制,人口密度,三产为主的特点允许更大范围的社会动乱,因为恢复起来挺快的。但大陆作为生产国这方面就不允许这一点出现。中美目前核心矛盾究竟是什么呢?刨除热战不看。两方较劲还是看谁能割谁的韭菜。倒下的那一方一定会进入一段相对失落的时光。所以两方作为工业社会,最终的决定比的其实还是比谁的稳定时间长,比谁能先增加生产力降低成本。从美国来看,其优势主要在于吸收全球人才。但现在美国贫富差距程度和动乱程度会不会影响其长期吸收人才需要划个问号。为什么两方总在针对5g搞事情?为什么总说5g两国争取核心技术,在于5g是很多实时自动化的基础设施。而自动化能提升生产效率。比如自动驾驶。国内现在铺设的智慧路灯就是包含5g基站的路灯,而之后车联网,车间测距,车辆自动导航都需要依赖这些设施。所以中美关系目前很僵硬。各行各业都一样,只要自动化水平上来了,成本就下降了。总之,中美之间在思想文化上不能算是朋友,也就是说,目前,中美在本质上不是朋友,而是对立的,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利益,中美不得不合作。然而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文化的渗透,问题的解决,中美会越来越友好。

第4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10月4日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习近平9月17日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放眼未来,中美双方应该合作和能够合作的领域将更加广阔。

  • A、充分竞争
  • B、合作发展
  • C、互利共赢
  • D、和平共处

正确答案:C

第6题:

周总理在欢迎基辛格二次访华的宴会上说,“(中美关系的恢复)要归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当然,一定也要有一个人做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

这说明( )。

A.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基辛格对促进中美关系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者

D.基辛格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D
32.D.[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对周总理的话进行理解分析。既然是欢迎基辛格的宴会,自然是针对基辛格才出此言,排除C项。基辛格是中美关系恢复的“先导”,也即是为中美关系的恢复做出了前期的贡献,奠定了基础,同义替换为D项。A项没有提到,B项“决定性”作用和“先导”不符。所以选择D选项。

第7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将在几年内取消农业税?


正确答案: 5年

第8题:

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多种形态同时存在。

A.竞争

B.对抗

C.合作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然而,这种由于战略利益关系而实现的合作并没有使台湾问题得到最终解决。美国一起没有放弃它期望的台湾问题要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前提条件,我国则坚持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在与我建立后,仍没有完全按我在与美建交谈判中提出的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三个正式条件(断交、废约、撤军)办事,继续向台出售武器。美国的所作所为不条例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则,不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台湾问题的实质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美希望一方面同台湾优质友好关系并且务使台湾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美关系。台湾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筹码。同时,也应看到,在对华政策,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内存在着相当尖锐的争论。中美建交作邓小平访美,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然而,就在建交后的半个月,美政府就宣布要建立“美国在台协会”,负责处理美国在台湾的有关事宜。尽管中方对美涉及台湾的立法进行了两个月严正交涉,多次阐述我方立场,美国参众两院还是在3月底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关系法〉〉的基本精神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成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该法案实际上以变相的方式延续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其次,该法案规定,美国要继续向台提供所谓“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再次,它还力图保持美台官方关系,并给予双方互设机构人员所必需的特权和害免。最后,它还力图用条约继续生效的方式造成美台事实上的“国家间”关系。1979年4月10日,卡特总统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这就使台湾问题纳入了美国国内法律的范畴。这不仅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为此,中国政府在4月25日向美政府提出抗议照会。台湾问题在1979年末和1980年初有了转机。苏联的对外入侵、冒险行动使中美认识到,加强彼此合作是对苏扩张主义的有效警告。此时两军关系有所密切。然而,里根上台后,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比卡特有了重大改变,他曾扬言要把《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对华政策的基石。中国对此作出了强烈的反应。1981年,中国总理与外长在出席坎昆南北首脑会议时,同美总统和国务卿继续讨论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方要求美方承诺,第一,在规定的期限内,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超过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第二,在规定的同样期限内,售台武器将逐年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停止。但美方表示不予接受上述的第二条要求,并称在中国实现统一以前,美将谨慎、克制、有选择地向台出售武器。但在数量与性能上可以答应中方条件。从1981年12月起到期982年5月,美国副总统布什访华,中美就美售台武器的谈判才逐渐打破僵局。邓小平对布什强调,美国领导人必须承诺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直到完全终止向台出售武器,至于承诺的方式和措辞可以商量。双方官员经过艰难谈判,终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八.一七公报》。《公报》重申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确认的各项原则。虽然这未真正解决售台武器问题,但它保证了中美双方恢复经济、文化、技术和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所以它旨在创造这样一种条件,即售台武器问题将会在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再作讨论。但实际上美国在后来并没有严格履行公报中的各项规定。因此,《八.一七公报》虽然规定了双方的效原则,但售台武器问题却被搁置起来,它仍然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事实证明,台湾问题在过去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在当今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它还是衡量中美关系进程的重要因素。

第10题:

2010年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发表讲话。温家宝强调,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绝不退让,决不妥协。这是因为() ①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主权高于人权 ③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④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