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题目

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活动性
(2)直观性
(3)兴趣性
(4)主动性
(5)广泛性
(6)游戏性
(7)模仿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3)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3分)


答案:
解析:
(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①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搭建;
②搭建过程中积木频繁倒塌,只好重新再来一遍;
③搭建过程中,两头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
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 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
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划的过程中。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
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所以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3)游戏材料的特点为:体积较大,种类单一,数量丰富,功能较多。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①体积较大的材料,一方面便于幼儿抓握,另一方面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活动材料。
②种类单一的材料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但也容易让幼儿丧失游戏的乐趣。
③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第2题:

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1)活动性
(2)直观性
(3)兴趣性
(4)主动性
(5)广泛性
(6)游戏性
(7)模仿性

第3题:

教师要针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幼儿园基本活动是()。

  • A、游戏活动
  • B、幼儿学习
  • C、教师有计划的教学
  • D、幼儿的一日生活
  • E、幼儿体育活动

正确答案:A

第5题:

幼儿智育指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初浅的(),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的教育过程。
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问题1][简答题]
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问题2][简答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问题3][简答题]
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6分)




答案:
解析:
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
  (2)一开始难以使积木达到平衡状态。
  (3)支撑点的位置不固定,找不到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以下学习经验:
  (1)与物体稳定搭建相关的学习经验。稳定地摆放积木是完成这一探究活动的基础,幼儿解决“在两头放积木容易倒塌”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在有一定斜度的平面上使堆积的物体保持稳定的技巧,使得幼儿关于物体稳定搭建的经验更为丰富。
  (2)与平衡相关的学习经验。幼儿通过尝试各种摆放方式,克服一个个困难,逐渐找到使“积木跷跷板”达到平衡的方法。感知与理解什么是平衡,如何达到平衡。
  (3)与探索规律相关的学习经验。在这一探究活动中,若每次支撑点的位置都不一样,两边摆放的积木数量每次都不同,幼儿会产生疑惑。通过多次探索,幼儿可以逐渐找到影响平衡的因素,探索出使积木平衡的规律。

3、该游戏中材料的特点为:数量丰富,种类较少,能拼搭出多种物体,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探索活动。
  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如下影响:
  (1)能使儿童的基本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获得协调发展。
  (2)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锻炼儿童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以及设计、构思的能力等,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3)可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4)能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合作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5)引导幼儿感受建构作品的造型美,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幼儿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7题: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直观—操作性,第二是指导—模仿性,第三是基础—再现性。
(1)直观—操作性:是指小学生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的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基本的经验与基本的态度。
(2)指导—模仿性:是指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师的教授活动及其他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而获得的。
(3)基础—再现性:是指小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和再现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形成必要的行为规范、内化基本的生活态度为目的的,而不是以掌握当代的前沿性的知识经验或创造、发现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

第8题:

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案:
解析:
(1)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
(2)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依赖性大;
(7)个别差异性显著。

第9题:

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看成幼儿学习活动的取向,其关注点是幼儿做些什么。

A

B



第10题: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为基本活动。

  • A、游戏
  • B、学习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