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i.J已定义为int类型,则以下程序段中的内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是()    for(i=4;i;i一一)      for(j=0;j5;j++){„„} A、10B、15C、20D、25

题目

若i.J已定义为int类型,则以下程序段中的内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是()    for(i=4;i;i一一)      for(j=0;j<5;j++){„„} 

  • A、10
  • B、15
  • C、20
  • D、2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程序段选择项,使i的运行结果为3的程序段是( )。

A.int i=0,j=O; (i=2,(j++)+i);

B.int i=1,j=0; j=i=((i=3)*2);

C.int i=0,j=1; (j=1)?(i=1):(i=3);

D.int i=1,j=1; i+=j+=1;


正确答案:D

第2题:

以下程序的执行结果是______。 main() { int i,j,m=O,n=0; for (i=0;i<2;i++) {for (j=0;j<2;j++) if(j>=i) m=1;n++; printf("%d\n",n); } }

A.4

B.2

C.1

D.0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面C程序段中count++语句执行的次数为(64)。

for(int i=1;i<=11;i*=2)

for(int j=1;j<=i;j++)

count++:

A.15

B.16

C.31

D.32


正确答案:A
解析:程序段中在第一层for循环内,每执行一次,count++就被执行i次,i从1每次翻倍直到8.所以,count++总共被执行的次数是:1+2+4+8=15次。

第4题:

若i、j已定义为int型,则以下程序段中内循环的总的执行次数是 ( ) for(i=5;i>0;i- -) for(j=0;j<4;j+ +){…}

A.20

B.24

C.25

D.30


正确答案:A

第5题:

若i、j已定义成int型,则以下程序段中内循环体的总执行次数是( )。 for(i=6;i>0;i--) for(j=0;j<4.j++){…}

A.20

B.24

C.25

D.30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嵌套for循环执行次数。对于外层i的循环中任何一个i,内层j的循环中的j都要从0变化到3,j=4时退出循环;然后外层i循环的i减少1,内层循环的i仍要从0变化到3,j=4时退出循环……直到外层i循环的i变为0,退出i循环。所以执行多重循环时,对外层循环变量的每一个值,内层循环的循环变量都要从初始值变化到终值。对外层循环的每一次循环,内层循环要执行完整的循环语句。外层for语句执行6次,内层for语句执行4次,所以内循环体执行6*4=24次。

第6题:

下列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是()。include main(){int i,j;for(i=0,j=1;i

下列循环体的执行次数是( )。

#include<stdio.h>

main()

{int i,j;

for(i=0,j=1;i<j+1;i+=1,j--)

printf("%d\n",j);

}

A.3

B.2

C.1

D.0


正确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for循环。第一次循环前先判断循环条件,此时i=0,j=1,ij+1成立,循环第一次;第二次循环前先判断循环条件,此时i=1,j=0,(j--是先使用j的值再减1),ij+1不成立,结束循环。

第7题:

若i、j已定义成mt型,则下列程序段中内循环体的总执行次数是( )。 for(i=6;i>0;i--) for(j=0;j<4;j++){…}

A.20

B.24

C.25

D.30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for循环的使用。对于第1个for循环,任何一个i,内层j的循环都要使j~0到3,j=4时不符合,所以退出j循环;然后i减1,J仍然要从0~3,j=4时退出J循环直到i变成0,退出i循环。第一条for语句执行6次,第二条for语句执行4次,所以内循环体执行6*4=24次。

第8题:

有以下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 char a[5][10]={"one","tw0","three","four","five"};

int i,j;

char t: 、

for(i=0;i<4;i++)

for(j=i+1;j<5;j++)

if(a[i][O]>a[j][0])

{t=a[i][O];a[i][O]=a[j][O];a[j][O]=t;)

puts(a[1]);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fwo

B.fix

C.two

D.owo


正确答案:A

For循环完成的功能是把二维数组a的第一列的字母按从小到大排序,其他列的字母不变。

第9题:

若i、j已定义成int型,则下列程序段中内循环体的总执行次数是( )

A.20

B.24

C.25

D.30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for循环的使用。对于第1个for循环,任何一个i,内层j的循环都要使j=0到3,j=4时不符合,所以退出J循环;然后i减1。j仍然要从0~3,j=4时退出j循环直到i变成0,退出i循环。第一条{or语句执行6次,第二条for语句执行4次,所以内循环体执行6*4=24次。

第10题:

若有以下程序main(){ int a[4][4]={{1,2,-3,-4},{0,-12,-13,14},{-21,23,0,-24},{-31,32,-33,0}}; int i,j,s=0; for(i=0;i<4;i++) { for(j=0;j<4;j++) { if(a[i][j]<0) continue; if(a[i][j]==0) break; s +=a[i][j]; } } printf("%d\n",s);}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正确答案:58
在本题程序中,首先定义了一个4*4的二维数组a,并进行了初始化操作,然后定义了三个整型变量,i和j分别作为循环变量,而s作用一个记录和的变量被初始化为0。然后开始循环,第一层循环的循环变量i被初始化为0,循环结束条件是i<4,即循环执行四次,而第二层循环同样是4次,总循环此时为4´4=16次,如果逐次循环分析,工作量和花费时间太多,且一不小心容易出错,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出一个更简便的方法。
从循环体中的if(a[i][j]<0) continue;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数组元素小于0,结束本次循环,即不参与求和运算,由if(a[i][j]==0) break;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数组元素等于0,结束本层循环,即同一行的数组元素都不用参加求和运算,从数组a的初始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二行的第一个元素为0,即第二行都不参加求和运算,而第三行的第三个元素为0,即该行最后一个元素不参加求和运算。这样,参与求和运算的数组元素必须满足大于0,且其前面的该行元素无0出现。由此可以知道,变量s的最后结果应该为1+2+23+32=58。因此,程序最后的输出结果为58。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