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元典章》是当时中央政府编撰的B、明律相对于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C、"重其所重"是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D、明代充军不以充军为本罪

题目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元典章》是当时中央政府编撰的
  • B、明律相对于唐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 C、"重其所重"是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
  • D、明代充军不以充军为本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此题估分】:0 分 【参考解析】:暂无


正确答案:
暂无

第2题: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

D.共同犯罪,刑不累加


正确答案: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律规定:“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的行为为公罪,即官吏囚公事而犯的罪。对“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或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行为定为“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可见,A项表述错误。《店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可见,B项表述错误。按照唐律规定,犯“十恶”者,不在议、请,减、赎之列,即“十恶”大罪不适用“八议”,因此,C项表述正确。唐朝对于共同犯罪,采取“以重者论”的原则,即采取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处断原则,因此,D项表述正确。

第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刑统》是宋代综合性的成文法典,是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B.“编例”,是皇帝与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综合条例,或对审判的典型判例进行汇编

C.《大清律例》是康熙皇帝制定颁布的,篇日仍是按照《大明律》编排的

D.明律在刑法原则上相比较唐律而言,有“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特点


正确答案:AD
  【考点】宋至清时法律制度综合
  【解析】B项不正确,“编例”是皇帝与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称为“条例”或“指挥”),或对审判的典型判例进行汇编(称为“断例”)。C项不正确,《大清律例》是乾隆即位后,命大臣对大清律例进行考证、补充,并亲自逐条改正,于乾隆五年完成的,篇目仍按照《大明律》编排,分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篇。

第4题:

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答案:C
解析:
【考点】明律(《大明会典》);立法思想与刑法原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会审【详解】《大明会典》属行政法典,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它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执掌和事例。故C错。

第5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3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
B、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重,私罪从轻。目的是打击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行为
C、化外人原则指的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
D、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轻;对谋反等犯罪则加重处罚。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明刑弼教”这一立法思想在明朝的具体表征

答案:C
解析:
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5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所以A错误;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B选项表述错误,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区分公罪和私罪的范围;化外人原则是唐代的刑罚原则,其具体含义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所以C正确;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重;对“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故D项表述错误。

第6题:

唐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总方针是()

A.严刑重法

B.轻其所轻

C.安人宁国

D.重其所重


参考答案:C

第7题:

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训,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选。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的原则。“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原则于明律确立。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选。
《大明会典》于明英宗时开始编修,孝宗弘治十五年初步编成,但未及颁行。武宗、世宗、神宗三朝重加校刊增补。《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职掌和事例。在每一官职之下,先载律令,次载事例。故《大明会典》就其内容、性质与作用来看,仍属行政法典,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故选项C“仿《元六典》”说法错误,应选。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朝审,始于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大审,始于1481年,明宪宗命司礼监一员在堂居中而坐,尚书各官列居左右,会同三法司在大理寺共审囚徒,“自此定例,每五年辄大审”。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不选。

第8题:

明律与唐律相比,在刑事法制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明律处刑较唐律为轻,即“轻其所轻”的罪名有()

A.别籍异财

B.奸党

C.谋叛

D.劫囚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关于唐律与明律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明律则相反
B、明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唐律则相反
C、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唐律重于明律
D、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明律重于唐律

答案:A,C
解析:
A、C是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正确解释,也反映出了两朝法律的不同特色。注意《大明律》和《唐律疏议》一样,也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第10题:

关于唐律与明律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唐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明律则相反
B、明律对贼盗、钱粮,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窄,唐律则相反
C、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唐律重于明律
D、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犯罪行为,明律重于唐律

答案:A,C
解析:
A、C项是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的正确解释,也反映出了两朝法律的不同特色。注意《大明律》和《唐律疏议》一样,也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