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瓷的制作需要经过1万度高温烧制,发生渗碳反应

题目

灰陶瓷的制作需要经过1万度高温烧制,发生渗碳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因为制作肉松需要经过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加热,所以可不考虑原料肉的卫生质量。(判断题)


正确答案:×

第2题:

元代陶瓷最有成就的就是()和()的烧制。


正确答案:青花;釉里红

第3题:

为消除灰口铸铁中较高的自由渗碳体,以便切削加工,可采用()。

A、低温石墨化退火

B、高温石墨化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去应力退火


参考答案:B

第4题:

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明代瓷都景德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日用陶瓷产品烧制通常有两种气氛的烧制方式,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赣美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课《走进陶瓷世界》的教材内容是:
1.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瓷器更是我国的文明,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2.从陶瓷的发展史来看,先有陶后有瓷,虽然都是泥土烧制而成,但两者的质地有很大不
3.陶瓷产品的制作需要经过炼泥、拉坯成型、利坯、晒坯、画坯、上釉、烧制等一系列流程,其中拉坯成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方法有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成型法等。
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学生角度出发,写一份符合《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课题:《走进陶瓷世界》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陶瓷艺术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豪的民族传统文化,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重要性,通过欣赏图片简要了解陶瓷的特点、制作方法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祖国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绘画的特点及方法,但是缺少对于陶瓷的认识,本堂课通过欣赏图片、小组讨论以及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陶瓷器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的器型、纹饰等特点,熟悉陶瓷的基本制作工序,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陶瓷器皿。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讨论、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视优秀的民族美术与文化遗产,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陶器的基本知识,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陶瓷器皿。
教学难点:弘扬传统文化,熟练合理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陶瓷器皿。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填写)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过程填写)
教学过程:(言之有理即可,导入注意创新)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二初步感知
环节三具体分析
环节四示范讲解(深刻理解)
环节五巩固提高,展示评价
环节六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填写)
课后反思:

第7题:

日用陶瓷产品从设计到成品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即()。

  • A、设计草图——效果图——翻模——模种制作——注浆——装饰(施釉)——烧制
  • B、设计草图——效果图——装饰(施釉)——模种制作——翻模——注浆——烧制
  • C、设计草图——效果图——模种制作——翻模——注浆——装饰(施釉)——烧制
  • D、设计草图——效果图——模种制作——翻模——装饰(施釉)——注浆——烧制

正确答案:C

第8题:

油脂经过200℃的高温或长时间加热后会发生()反应,从而引起油脂老化。


正确答案:热氧化聚合

第9题:

釉上彩绘在烧制好的瓷板上进行陶瓷低温颜料彩绘,在1000-1100度之间进行二次烧制或多次烧制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决定了窑变的效果。

  • A、烧制时间
  • B、颜料的质地
  • C、颜料的厚薄
  • D、颜色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