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不包括人的:()A、身B、意C、口D、眼

题目

“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不包括人的:()

  • A、身
  • B、意
  • C、口
  • D、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下列选项属于六根的是()。

  • A、色声
  • B、香味
  • C、身意
  • D、触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不包括人的?


正确答案: 不包括口

第3题: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佛家用“六根”来说人的六种认识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官;“六根”通过接触和加工外物(六尘,即六官所感应到的不同对象),生成六种认识(色声香味触法)。
没有修行的凡人通常只是用眼贪色、用耳贪声、用鼻贪香、用舌贪味、用身贪细滑、用意贪乐境。这不就是庄子说的“与物相刃相靡”和“终身役役”吗?换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如果想改变这种“终身役役”的境遇,就必须清净六根!怎么清净呢?
《法华经·法师品》谓,依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经典等五种行,则可依经典之力量,而使六根清净,并得清净六根后的种种功德。说得再明白点,就是要戒(持戒)、定(禅定)、慧(般若)。
所以“清净六根”就是要你修身、修心,进而通达无上智慧!什么时候能达到“慧”呢?到达“慧”之后的一个表现就是“六根互通”任何一根都可以兼备其他五根的效用。


第4题: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若贪执外境,分别会有哪些过患?请用比喻一一说明。你对其中的哪个比较有体会?为什么?


正确答案: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若贪执外境,分别会有如下过患:
心识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是流转轮回之因。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沉溺轮回不得解脱,主要原因就是心识不得自在,对五种妙欲不断耽著,以耽著而造业,以业力而深陷轮回泥坑无力自拔。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就是心识外散而起执著,因此,无论闻法还是修法,一定要想方设法令心得以专注。下面以比喻进一步说明,闻法时心散于外境有诸多过失。此处主要是从五根识贪执外境来讲的,当然,这并不是非常严格,因为按因明的观点,眼耳鼻舌身五根识,其本身不会有分别念,但依之可以产生分别念。
一、眼识贪执色法,飞蛾亡于灯火中: 眼睛接触美好的色法时,如果耽著而生贪心,就会因贪心造业而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死后不但不能投生善趣,反而会转生为飞蛾,由于以前的习气使然,夜晚时看到美丽的灯火,依然想拼命追求,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其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其实今生中特别贪执美色、喜好打扮的人,来世必定会转生为飞蛾。
二、耳识贪执声音,野兽死于猎枪下: 倘若耳朵耽著美妙的声音,也会导致祸患无穷。就像獐子、鹿子等野兽酷爱琵琶声,这种习气被猎人所利用,最终使它们毙命在毒箭、猎枪之下。 其实,很多好听的声音只是刺激耳根而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实义。但有些众生贪执声音特别可怕,假如这方面习气比较重,来世若得不到人身,很可能变成耽著乐器的旁生。有时候守在一些乐器旁的蟑螂、老鼠,前世也许就是非常出名的歌手。
三、鼻识贪执芳香,蜜蜂缠死花丛中: 鼻子耽著好闻的芳香,其实过患也比较大。假如你一直耽著好闻的芳香,就会像贪执香味的蜜蜂,最终缠死在花丛中。《莲苑歌舞》中的金蜂达阳、玉蜂阿宁,阿宁就是因为贪执香味,以致缠死于花瓣中。
四、舌识贪执美味,鱼儿钓于铁钩上: 假如贪执一顿饭的美味,比如特别爱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那就会像鱼儿被饵料所诱,最终钓在铁钩之上。现在城市里的人对饮食十分讲究,成天津津乐道的就是某某馆子里这个好吃、那个好吃,看到一个动物,不管是陆地上的,还是水里的,首先想的是它也许好吃、如何新鲜,这样的话,所造的业非常可怕。下一辈子你很可能转生为动物,而那些动物转生为人,到时你就会成为他们热锅里的美食。
五、身识贪执所触,大象陷于淤泥中: 印度的气候特别炎热,大象到了中午会成群结队地去湖泊洗澡,只是为了身体清凉,有些大象深陷淤泥爬不上来,以致活活被溺死。同样,我们如果贪执柔软舒适的所触,也会像这些大象一样,最终丧命于欲望的泥坑之中。 现在很多人天天想的就是:这件衣服如何细滑、那里按摩如何舒服??如果没有造业,希求皮肤好、身材好倒不要紧,但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吸引异性,在这方面造了许多贪爱的业,以及其他种种可怕的业,真的没有必要!
六、意识对外境的贪著,痛苦如骆驼失子: 《窍诀宝藏论》云:“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心若迷恋诸法,对男女、财物执著不舍,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就像骆驼痛失爱子,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 因此,我们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的对境,不要特别去执著,一旦产生执著,则要马上认识到这是堕入恶趣之因,依靠正知正念来对治。最起码在修行时、听课时,不要边贪执五欲六尘边求佛法,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你对其中的哪个比较有体会:
答:参考一:请跟自己情况增减: 就闻法的角度来说,影响我最严重的是耳及意(只因其它部份出现的机会较少)。只要有如咳嗽声,别的同学谈话声,心就很容易被拉走。 眼根,在看到漂亮的衣服、饰品、其它物品及漂亮的人时就会产生欢喜心,进而产生贪心,若是没有及时发现并用正知正念来对治,这样的贪着心聚会越来越增加,贪着美丽色法的习气也越来越重。 耳根,贪爱美妙悦耳的声音而不喜不悦的声音。而世间,所谓的美妙悦耳的声音多为不善法,这样一来,耳根的贪爱也就多成了趋向不善法的因。凡夫人的分别念本就是不可靠的,在分别哪为悦意音、哪为非悦意音方面也就不可靠。由分别念产生的不喜或许会成为远离善法、趋向恶法的因。 鼻根,贪着香味会造成散乱,也会增加贪欲。 舌根,世间大多的人因为贪着美味而花大量的时间去追寻、制作、品尝美味可口的食物,以此,浪费的宝贵的生命、也无暇去思维、修持、行持善法。也因为没有因果正见,在享受所谓的美味同时造下了广大的杀生罪业,为后世埋下了无边的痛苦。 身根,喜欢妙触,害怕痛苦。世人多为了身体的舒适安乐,频忙奔波,却不知道舒适安乐与痛苦的因。身也是各种善业、不善业的具体执行者。人们在享受舒适温暖的皮、毛类衣物的同时往往想不起提供这些材料的动物们所受的痛苦意根,若追逐的外境也就无暇去观察自心,与佛法所提倡的修心相违背。 在这些比喻中,自己感受如眼识对外境的耽著最有体会,对悦意外境就会多看一眼,就像装修新房屋一样,什么都想用最好的最漂亮,用智慧一分析,才了知非常愚痴。

第5题:

()不是“集谛”中“业”的内容。

  • A、身
  • B、心
  • C、口
  • D、意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七情六欲”中“六”所指内容不包括()

  • A、眼、耳
  • B、鼻、舌
  • C、口、颈
  • D、身、意

正确答案:C

第7题:

“集谛”中的“业”不包括()。

  • A、意
  • B、口
  • C、心
  • D、身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词语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是:

A.上善若水
B.兼爱非攻
C.简礼从俗
D.六根清净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第二步,“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因此,选择A选项。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C项:简礼从俗是法家思想。D项:六根清净出自《宝台经藏愿文》,为佛家思想。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第9题:

由身口意造作的业可分为三种:()、()、()。


正确答案:善业;恶业;无记业

第10题:

佛教中六根是指()

  • A、眼、耳、鼻、舌、身、意
  • B、色、情、想、行、耳、鼻
  • C、眼、耳、鼻、舌、身、觉
  • D、眼、耳、鼻、舌、身、识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