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血清脂肪酶(LPS)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题目

试述血清脂肪酶(LPS)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脂肪酶是一种能水解8~18个碳的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低专一性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胃和小肠粘膜也有少量产生,是消化道中水解中性脂肪的重要酶,胆盐和钙能增强其活性。正常血液中,仅有很少量脂肪酶,血中脂肪酶易被肾脏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管受阻或胰腺受损伤或坏死时,脂肪酶逆流或直接释入血液,而使血中脂肪酶增加。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淀粉酶慢,阳性率不及淀粉酶高,但持续时间长,可达10~l5d。当淀粉酶恢复正常时,此酶仍很高。
(2)约有20%慢性胰腺炎患者酶活性升高,胰腺恶性肿瘤时血清脂肪酶也常有升高。
(3)血清脂肪酶升高还见于胆总管结石、
总胆管癌、胆管炎、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组织坏死、胃穿孔、肠梗阻、肺脂肪栓塞、乳癌、手术或慢性肾脏病等。
(4)应用吗啡等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的药物,也可使血清脂肪酶升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气分析包括血气和血液酸碱度的测定,临床上常用指标有:
(1)动脉血氧分压(PaO):是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2.7~13.3kPa(95~100mmHg)。PaO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泡气体氧分压(PO),PO取决于肺的通气功能,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通气功能情况。PaO高低影响血氧饱和度,关系到组织氧的供应。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是指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正常值为97%。SaO下降,血氧含量也下降,组织供氧减少。
(3)动脉血氧含量(CaO):指每升动脉血中含有多少毫升氧量,包括物理溶解氧和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总和。代表血液带氧量。正常值为150~200mL/L。吸入气体氧含量不足及血红蛋白量下降,均可使血氧含量降低,影响组织供氧。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4.7~6kPa(34~45mmHg)。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PaCO基本上可以反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故可以作为通气功能的指标。
(5)重碳酸盐(HCO):实际重碳酸盐(AB)是指人体血浆中HCO的实际含量。标准重碳酸盐(SB)是指动脉血在37℃、SaO100%、PaCO5.3kPa条件下HCO的含量。正常人AB=SB,正常值为22~27mmol/L。AB、SB均为测定血液中HCO含量,故可用作代谢性指标。
(6)pH值: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代表血液酸碱度。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pH值下降提示酸中毒;pH值增大提示碱中毒。
(7)剩余碱(BE):是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区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需加酸的量以正值表示,碱量以负值表示。全血BE正常值为-3.0~(+3.0±2.3)mmol/L。BE正值增大,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负值增大,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8)二氧化碳总量(T-CO):包括血液中游离状态及结合状态CO总的含量。正常值为24~32mmol/L。由于所含物质主要为HCO,故其临床意义与HCO相似。

第2题:

试述血清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C.肽与胰岛素系从胰岛素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可更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储功能。C肽测定还有不受外来胰岛素影响的优点。
临床意义:幼年型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循环血液中与24h尿中C肽含量均很低,常不能测出,用葡萄糖刺激后血清C肽浓度明显低于正常,故对糖尿病患者的分型及药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肽测定对胰岛β细胞瘤所致的低血糖症与其他器质性低血糖症鉴别有帮助。

第3题:

试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红细胞沉降测定的临床意义如下:(1)生理性增高:妇女月经期和妊娠3个月以上至产后1个月,以及60岁以上老人,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此为生理性的。(2) 病理性增高可见于:①各种炎症;②恶性肿瘤;③高胆固醇血症;④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手术创伤和心肌梗死;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⑥贫血。贫血病人红细胞数减少,下沉时受到摩擦阻力减少,致红细胞沉降率增高。(3)红细胞沉降率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第4题:

试述血液比粘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液比粘度测定包括:全血比粘度测定、血浆比粘度测定和血清比粘度测定。其原理为:同体积的全血(血浆或血清)经过具有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玻璃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通过同样玻璃毛细管所需时间之比。
临床意义:
1.增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患者,尤其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患者。
2.降低:贫血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感染所引起的贫血。

第5题:

试述总胆汁酸酶法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用于急性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2.慢性肝炎病人中,若超过20μmol/L可考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3.乙醇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发生严重肝损伤时,血清总胆汁酸明显增高。
4.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包括胆管阻塞、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等显著增高。

第6题:

试述血清铜蓝蛋白(CP)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清铜蓝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该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可能由于铜过多地沉积于肝脏及基底核等组织,或是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所致。
此外,肾病综合征和营养不良时,血清铜蓝蛋白也减少。
重症感染、贫血、妊娠、胆道梗阻、胆汁性肝硬化等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可增高。

第7题:

试述淀粉酶(AMY)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清淀粉酶属于a-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和腮腺,它能促进淀粉和糖原水解。当胰腺疾病时,淀粉酶可直接从胰的血管或淋巴途径,或溢出胰体后经腹膜吸收进入血循环,而使血中淀粉酶增高。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大多数病例起病6~8h后,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重症患者持续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低与炎症轻重无关,轻度炎症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可能很高;坏死性胰腺炎可能正常,甚至很低。血清淀粉酶持续时间过长或下降后又复上升,常表示病变在继续进展或复发。
(2)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可使血清淀粉酶轻度增高。
(3)非胰腺疾病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者见于溃疡病穿孔或穿透性溃疡、肝胆疾病、急性腮膜炎、肠梗阻、宫外孕、休克、创伤、肺癌、糖尿病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4)阿片药物如吗啡、可待因、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
(5)血清淀粉酶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妊娠毒血症、重症烧伤、胰腺纤维性变或萎缩、肝癌和酒精中毒。

第8题:

试述血清甲状腺素(T3、T4)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甲状腺素(T3、T4)测定的意义如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血清总T3、T4浓度明显升高,均值较正常值高2~3倍,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5%,对早期及治愈后复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是较灵敏的诊断指标。此外,T3、T4还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期间判断其功能状态,观察疗效及调整用药量等。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血清S浓度大多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少数与正常有交叉,对指导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替代疗法的调节用药量很有价值。T3、T4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联合应用诊断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国内外优生学的主要手段。

第9题:

试述酸性磷酸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疾病,变形性骨炎,急性尿潴留及近期做过直肠指检或者前列腺按摩者,此酶活力可轻度升高。

第10题:

试述血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心肌梗塞发病后12~24H,血中LDH开始上升,48~96h达高峰,10~14d恢复正常,高峰平均值为正常的七~4倍,对发病己数天,AST已恢复正常的患者,LDH测定仍有较大意义.
(2)诊断急性心肌梗塞,LDH缺乏特异性。在白血病,癌肿,肌营养不良,粘液性水肿、胰腺炎和肺粳塞等患者,血清LDH均可升高,其中宦幼细胞性贫血升高尤为明显。
(3)任何原因致使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升高,如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其临床意义为ALT、AST相一致,肝炎恢复期,LDH是最早恢复的酶之一,肝癌时血清LDH活性明显升高,通常原发性肝癌多在l0OOu以内,而转移性肝癌可达10OOu以上。肝癌患者血清LDH升高是由于肿瘤组织中糖酵解速度高于正常组织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