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青海湖的()下游河道是青海湖湟鱼的摇篮,六七月份湖里的湟鱼成群结队,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稳的淡水河道里产卵育幼。A、沙柳河B、哈尔盖河C、黑马河D、布哈河

题目

流入青海湖的()下游河道是青海湖湟鱼的摇篮,六七月份湖里的湟鱼成群结队,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稳的淡水河道里产卵育幼。

  • A、沙柳河
  • B、哈尔盖河
  • C、黑马河
  • D、布哈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珍稀鱼类,但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某专家认为,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A.《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并采取多项措施进行了有效保护
B.虽然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就会构成犯罪,但盗捕者仍在增加
C.一条两斤左右的湟鱼能卖到上百元,这使很多捕鱼者把捕鱼目标瞄向湟鱼
D.刚刚过去的一年,青海湖的湟鱼减少量为0.3万吨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照此速度,青海湖的湟鱼再过十几年就会灭绝。
论据:自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大量捕捞湟鱼,导致湟鱼资源量由最初的32万吨,按平均每年0.4万吨的速度减少,至2013年,湟鱼资源量仅为6.8万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对湟鱼进行有效保护,那么湟鱼就不会再过十几年就灭绝,具有削弱作用。
B项:增加论据。盗捕者仍在增加,能够加剧湟鱼减少的现状,进而加剧灭绝的速度,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湟鱼价格高会使更多捕鱼者捕杀湟鱼,会加剧灭绝的速度,具有加强作用。
D项:不明确项。只提到过去的一年湟鱼捕捞量减少,故不确定再过十几年是否会灭绝,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第2题:

鸟岛位于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下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布哈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外流河
B.汛期在夏季
C.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D.没有结冰期

答案:B
解析:
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的内流河,位于非季风区,其补给主要是永久冰川融水补给,补给主要在夏季,因为夏季温度高,冰川融水多,所以汛期在夏季。故选B。

第3题:

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托鲁斯山脉的()和幼发拉底河。

A.亚马逊河

B.哈德逊河

C.尼罗河

D.底格里斯河


参考答案:D

第4题:

洮河主河道于()流入甘肃。


正确答案:甘南州碌曲县

第5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B.雅鲁藏布江注入太平洋

C.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D.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答案:B
解析:
雅鲁藏布江,位于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最后注入的是孟加拉湾。故选B。

第6题:

下列未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河湖是(  )

A.洞庭湖
B.雅鲁藏布江
C.青海湖
D.额尔齐斯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及我国河湖的分类。“参与海陆间循环”可解读为分类属于外流河湖。故答案选C。洞庭湖与长江相连,属于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陆湖,未参与海陆间循环,因此C选项正确。

第7题:

鸟岛位于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关于布哈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外流河
B.汛期在夏季
C.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D.没有结冰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布哈河主要补给类型为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高,冰川融水多,因此汛期主要在夏季。B项正确。

A项:布哈河注入青海湖,为内流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布哈河主要补给类型为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哈河位于37N左右,冬季最低月平均温度小于0,因此有结冰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8题:

请给下列网络稿件拟出2个合适的小标题。

青海湖已裂变成湖泊群 如不治理将成罗布泊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重要国际湿地,更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和阻挡西部荒漠化“东进”的天然屏障。

2004年,媒体刊登一张卫星遥感照片,让人吃惊不小。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这是一个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将“彻底蒸发”,成为下一个罗布泊。

环湖草场沙化严重,湖区不断萎缩,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减少了一大半

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红灯”频亮,恶化的生态不断侵蚀这颗“高原明珠”,让其“遍体鳞伤”。

资料显示,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目前,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超过760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末扩大300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风沙活动的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湖东北部向整个湖盆地带扩展。湖区许多草场毒杂草蔓延,鼠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

补给水减少,蒸发量增加,青海湖不断“瘦身”。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平方公里,亏水550亿立方米。半个世纪以前,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108条,到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黑马河等40余条。当地人介绍,布哈河、泉吉河等重要补给河流也时常断流,现在湖区水的总补给量每年为34.57亿立方米,而湖区的年蒸发量高达39.3亿立方米。有关人士指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得到有效遏制,青海湖水源补给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快速扩张,湖面萎缩更快。

生物资源遭破坏。青海湖生产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曾经,青海湖湟鱼资源丰富,蕴藏量约5万吨。而长时间的无序滥捕导致湟鱼资源锐减,已不足开发初期的1/10。如今,曾经广布于青海湖区的雪豹难见一只,普氏原羚也屈指可数,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的景象鲜得一见。生物资源遭严重破坏,撕裂环湖地区的生态链。

专家认为,环湖地区生态恶化有“天灾”,更有“人祸”:该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对其生态影响巨大;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对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推波助澜。

从今年开始投资15.67亿元,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综合治理

面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酷现实,日前,国家正式批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这标志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启动实施。

针对青海湖生态所患种种“病症”,该规划将实施湿地保护、草原鼠虫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保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把人为保护和自然恢复有机结合,以求合理“有度”利用环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减轻人类的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规划估算总投资为15.67亿元,其中纳入已有投资渠道实施的工程投资7.15亿元,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实施的工程投资8.52亿元,规划实施期为10年。工程范围在青海湖流域的刚察、海晏、天峻、共和4个县进行,面积29661平方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青海湖流域,整个工程规划实施期限为10年。通过工程实施,希望实现恢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缓解水位下降的趋势,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目的。

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青海湖生物资源。青海省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青海湖封湖育鱼,禁止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湟鱼产卵场所捕捞湟鱼等。并多次在青海湖人工放养祼鲤幼苗,并严格整治了湖周围的环境,湟鱼资源有所恢复。在环青海湖地区成立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这种仅存300多只的动物。

同时,青海湖综合治理规划中还包括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退牧还草85.47万公顷,生态移民4157人,农村饮水安全3.67万人,农村能源建设太阳房556幢等,借此改善流域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青海湖南岸的畜牧业大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把以保护草场生态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场资源为手段的生态畜牧业作为发展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

相信经过10年的“治疗”和“调养”,青海湖“多病”的生态将会得到有效恢复,这颗“高原明珠”会变得更加清澈、美丽。


正确答案:

 

6、多病缠身  对症下药

第9题:

青海湖的湟鱼是味道鲜美的鱼,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的过度捕捞,数量大为减少,成了珍稀动物。凡是珍稀动物都是需要保护的动物。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陈述都必然为真,除了()

A有些珍稀动物是味道鲜美的鱼。

B有些需要保护的动物不是青海湖的湟鱼。

C有些味道鲜美的鱼是需要保护的动物。

D所有不需要保护的动物都不是青海湖的湟鱼。


B

第10题:

青海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青海湖盆地和和河湟谷地。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