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丝绸之路“青海道”。

题目

简述丝绸之路“青海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丝绸之路南道又叫“羌中道”、“青海道”,它作为丝路南道与河西走廊段北道相辅而行,都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贸易通道。吐谷浑时期,经过寅、伏连筹、夸吕几代可汗的努力,吐谷浑王国逐渐掌控了丝绸之路的南道。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烽火连绵,丝路北道不再是畅通无阻的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了阻碍。于是,在吐谷浑王国的推动下,丝绸之路的南道开始复兴,并一度取代河西道成为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延续了中国自汉朝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当时,通过丝绸之路“青海道”通贡南朝的西域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龟兹、于阗、渴盘陀以及中亚的滑国(今阿富汗境内)、西亚的波斯等。直至7世纪至8世纪间,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中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


参考答案:

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二带来的西北地区沙漠化推移关系十分密切。
(1)秦汉时期是一个冷湿时期,雨水较多,气温较低,雪线下移。丝绸之路上的诸多城镇环境较好,人烟辐辏,丝路一片繁荣。
(2)东汉以后,气候开始变干,匈奴地区出现连年大旱赤地千里,人畜死亡大半,丝绸之路南道南路南移、消亡。楼兰城废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在大的干旱背景下塔里木河下游和孔雀河下游分合与终点位置的改变。
(3)隋唐以后,丝绸之路北道逐渐开辟、繁荣,从伊州可通西洲高昌城、交河城,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均繁盛一时。
(4)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以绿洲农业的衰退和沙漠化加强为特征,这种衰落以中国西北地区近2000年来气候日趋干冷为背景,是人类垦殖文明的不合理开发的结果。(西北绿洲国家的衰落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河流的改道和退缩引起的沙化,但河流改道和退缩是历史时期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的结果。一方面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是日趋干冷;一方面人类在绿洲上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强。)


第2题:

简述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启示。


参考答案:

干旱生态系统中脆弱的平衡要求适应其自然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重视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关注和研究,建立对应的保护机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振西部当今世界,强国需拥有对外交流的主动权。


第3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

第4题: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繁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青海在东西方交通中的作用,经过这条道当时还能进入四川盆地顺江到达南京,称“河南道”,此河是().

  • A、黄河
  • B、湟水
  • C、长江
  • D、岷江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丝绸之路对服饰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中国完整服饰制度在汉确立。汉代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比较快,推动服装装饰变化。像波斯团花纹、“胡服”等等都对后世中国服饰产生深刻影响。


第6题:

简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参考答案: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今地中海沿岸)


第7题:

简述青主音乐的思想。


参考答案:

1、音乐思想是以音乐“上界的语言”为基本点,强调音乐艺术的精神。
2、认为音乐的功用在于减轻自然界的压力。
3、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强调演奏者対作品的深层理解,认为表演是全身心地投入以及体验艺术真谛。


第8题:

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丝绸之路的开辟:战国时期,秦国就常以丝绸和西戎交换战马,经过西北游牧民族运往西方。秦汉疆域扩大,汉武帝时遣派张骞出使西域,以沟通中国和西域诸国交流,并合力击败匈奴。狭义的西域是今天甘肃敦煌以西至新疆地区。此后汉武帝连年派遣使管到更远的波斯,印度和埃及以及欧洲诸国,汉文化也随着这些使官被广泛地传到中亚和西欧。随之从中国传到中亚至欧洲的货物,主要是丝和丝织品。这条中西交往的必经之道河西走廊就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度被切断。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从新开通,中西交流更为广泛。汉代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把中国丝绸推向中亚和欧洲,这不仅为汉王朝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更在彼此不同文化的交流中,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服装的发展,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9题:

简述认识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物产和民族。


参考答案:

(1)名胜古迹: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玉门关(是汉代建立的重要关口,向西直抵罗布泊,向北达吐鲁番,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隘)、楼兰故地(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小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火焰山(吐鲁番的火焰山以其自然景观奇异而闻名于世。火焰山呈紫红色,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射下,山上红光闪耀,云烟缭绕,犹如熊熊烈火,因此得名)、酒泉(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
(2)物产:陕西的石榴、核桃。甘肃的甘草、百合、枸杞、冬虫夏草等。新疆的葡萄、哈密瓜、和田玉、胡杨林等。
(3)民族分布: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土族。


第10题:

简述海底构造的环境效应。以印尼海道的关闭为例。


正确答案: 海底的构造环境主要有大洋中脊、地震活动
1.印尼海道的关闭引起了阻止了太平洋暖湿流的流通,这些暖流在太平洋汇聚温度升高形成了太平洋暖池。
2.由于印尼海道的关闭也阻止暖湿的气候流通,东非的天气变冷,蒸发量变小降水量也降低因此造成了东非的干旱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