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移木立信,言出必行,行必果,取信与民,主要目的在晋朝动荡的时代里为了安抚民心而作出的一些果断举措。
第1题: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李大钊
第2题: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第3题:
第4题:
()在秦国推行变法时,为建立社会的诚信,曾经“徙木立信”的方式重新构筑百姓对政权的诚信体系。
第5题:
孔子在谈到当政者与民众的关系时说,( ),信是“立政之本”,诚信蕴涵了政治伦理的意味。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民无信而不立”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D.“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第6题:
A、建议
B、影响
C、提供信息
D、获取信息
第7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第10题:
“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才能安身立命,有所作为。请问,“民无信则不立”最早出自():“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