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拱顶下沉测点与净空变化测点布置要求。

题目

隧道拱顶下沉测点与净空变化测点布置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隧道监控量测中,属于选测的项目是( )。

A. 围岩体内位移
B. 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C. 拱顶下沉
D. 地表下沉(h0>2b)
E. 净空变化

答案:A,B,D
解析:
隧道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 、拱顶下沉、地表下沉(h0≤2b)。

第2题:

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收敛计是用来量测()

A.拱顶下沉
B.地表下沉
C.净空变化
D.洞内外观察

答案:C
解析:



位于N-VI级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第3题:

25-铁路隧道施工监测方案中,必测项目包括( )。

A.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

B.洞内外观察

C.隧道底部隆起

D.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

E.拱顶下沉


正确答案:ABDE

第4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5题: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控断面的位置应相同,断面埋设和数据测读应满足( )等要求。

A.每5~50m设一个断面
B.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
C.开挖后24h内埋设测点
D.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E.周边收敛每次测读2次数据

答案:A,B,C,D
解析:
周边位移量测沿隧道纵向每5~50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对于洞口段、浅埋地段、软弱地层段、大变形段,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地质条件差或重要工程,应加密布设。隧道开挖初期数据变化较大,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能读取初始读数。拱顶下沉量测和周边收敛量测一样,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与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布置相同。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始读数。

第6题:

下列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中为必测项目的有( )。

A.洞内、外观察
B.净空变化
C.拱顶下沉
D.地表下沉
E.洞门标高

答案:A,B,C,D
解析:
2020版教材P231/2019版教材P225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须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

第7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E.拱顶下沉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E
解析:
4)选项AD正确,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测试精度应为0.5~1m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第8题:

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围岩不得大于10m、V级围岩不得大于5m。


本题答案:IV级

第9题:

某隧道拱顶下沉用水平仪量测,水平仪的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上的钢尺,后视标尺为固定在衬砌上的标杆。初次观测读数:前视1120mm,后视1080mm;二次观测读数:前视1100mm,后视1070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5)隧道拱顶下沉量测的要求是( )。

A.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初读数的测取等同收敛量测
B.每个断面布置1个测点,测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
C.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D.用水准仪量测精度为±0.1mm

答案:A,C
解析:

第10题: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上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ll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拱顶下沉测点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B.拱项下沉、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
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
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答案:A,D
解析:
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的测试精度为0.1m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