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工艺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题目

矫正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工艺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因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行为矫正方案应描述家庭或支持人员改变的情形;
②以功能性评估资料为依据建立行为矫正方案;
③行为矫正方案应遵循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
④行为矫正方案应配合实施者的能力、资源和价值。

第2题:

确定()的原则应该是:保证前—道工序确定的尺寸能使后一道工序有足够的余量,且余量不能过多。

  • A、工艺尺寸
  • B、工序尺寸
  • C、毛坯余量
  • D、加工余量

正确答案:B

第3题:

77:确定工艺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放样误差的影响;零件加工过程中误差的影响;装配误差的影响;焊接变形的影响;火焰矫正的影响。

第4题:

何谓加工总余量,何谓工序余量?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上道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粗糙层深度,上道工序留下的空间误差,本道工序的装夹误差。

第5题:

加工余量如何确定?影响工序间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分析计算法;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2)加工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层的厚度H1a和表面缺陷层的深度H2a;加工前或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加工前或上工序各表面间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Pa;本工序加工时装夹误差εb。

第6题:

钢的热处理工艺都有哪些?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退火,
(1)完全退火,目的:使室温下的珠光体和铁素体全部转化为奥氏体,以细化晶体,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不完全退火,目的:使钢中的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变成球状渗碳体;
(3)低温退火,目的:消除铸件、锻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2.正火,目的:消除冶金及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缺陷,改善组织及加工性能也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3.淬火,目的:为了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减小和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稳定组织,调整力学性能,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第7题:

影响船体结构工艺余量的因素是()。

  • A、放样误差
  • B、加工误差
  • C、装配误差
  • D、矫正误差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影响项目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⑴物价的变动。
⑵工艺技术方案和技术装备的更改。
⑶生产能力的变化。
⑷建设工期和资金结构的变化。
⑸项目寿命周期的变化。
⑹利率和汇率的变化。
⑺政策因素的变化。
⑻其他因素的变化。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还有许多难以控制和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项目效益产生影响,如国际性金融危机、战争、自然灾害等。

第9题:

简述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上道工序留下来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缺陷。
(2)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
(3)本工序加工时的安装误差。

第10题:

影响工序余量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2.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y和表面缺陷度深层Ha
3.上工序留下的空间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