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0岁。右手撑地受伤约18天,伤后肘部疼痛但未作特殊处理。右

题目

男,30岁。右手撑地受伤约18天,伤后肘部疼痛但未作特殊处理。右肘“靴状”畸形,“肘三角”关系改变,肘关节功能丧失,固定于屈肘135°位。本病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 A、石膏托固定
  • B、整复后固定
  • C、肘关节成形术
  • D、肘关节融合术
  • E、切开松解复位加外固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4岁小男孩,摔倒时以右手掌撑地,后右肘部出现疼痛、肿胀,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肱骨髁上骨折

B、肘关节后脱位

C、桡骨头骨折

D、肱骨干骨折

E、桡骨头半脱位


参考答案:A

第2题:

患者女性,7岁,因“跌伤右肘”来诊。患者不慎跌倒时以手掌撑地,倒地后自觉右肘上部剧烈疼痛,大哭,被立即送往医院。查体:上臂成角畸形,轻度肿胀,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不敢用右手取物。 患者受伤的病因为A、 直接暴力

B、 间接暴力

C、 肌肉牵拉

D、 骨骼劳损

E、 骨骼疾病

除了X线片外,做出骨折诊断的主要依据是A、 局部剧烈疼痛

B、 上臂成角畸形

C、 肘部轻度肿胀

D、 不敢用右手取物

E、 跌倒时以手掌撑地

对该患儿的观察重点为是否合并A、 伤口感染

B、 皮肤划伤

C、 肌腱断裂

D、 软组织损伤

E、 肱动脉损伤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E

第3题:

男,30岁。右手撑地受伤约18天,伤后肘部疼痛但未作特殊处理。右肘“靴状”畸形,“肘三角”关系改变,肘关节功能丧失,固定于屈肘135°位。本病应诊断为何病( )。A、右肘关节陈旧性前脱位

B、右肘关节陈旧性后脱位

C、右肱骨髁下骨折

D、右肱骨髁上骨折

E、右尺骨鹰嘴骨折

本病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A、石膏托固定

B、整复后固定

C、肘关节成形术

D、肘关节融合术

E、切开松解复位加外固定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E

第4题:

患者,女性,7岁,不慎跌倒时以手掌撑地,倒地后自觉右肘上部剧烈疼痛,大哭,被立即送往医院。体检可见上臂成角畸形,轻度肿胀,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不敢用右手取物。

除了X线片外,作出骨折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局部剧烈疼痛
B.上臂成角畸形
C.肘部轻度肿胀
D.不敢用右手取物
E.跌倒时以手掌撑地

答案:B
解析:
可出现肘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功能障碍 。检查局部压痛、假关节活动、可发现骨擦音 。畸形表现,屈曲型为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肘前方可触及骨折断端 。伸直型肘后可触及骨折端 。

第5题:

患儿,7岁,跌倒时手掌撑地,出现肘关节肿胀,大哭不止,对确定诊断最有价值的表现是

A、手臂功能障碍

B、肘部剧烈疼痛

C、肱骨假关节活动

D、受伤时手掌撑地

E、肘后三点关系正常


参考答案:C

第6题:

某患者,男,7岁,摔倒时右手撑地,即出现右肘部疼痛、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肩锁关节脱位

B.桡骨头骨折

C.肱骨髁上骨折

D.锁骨骨折

E.肩关节脱位


正确答案:C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有儿童手着地受伤史,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肱动脉或刺破肱动脉。肱骨干骨折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第7题:

患者,女性,17岁,跌倒时手掌撑地,现肘部关节肿胀,对确定肘关节后脱位诊断较有价值的表现是

A.肘部剧烈疼痛

B.肘后三点关系失常

C.受伤时手掌撑地

D.可摸到尺骨鹰嘴

E.手臂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B

第8题:

患儿,7岁,跌倒后大哭不止,右侧上肢不肯活动,对确定诊断最有价值的表现是

A.手臂功能障碍

B.肘部剧烈疼痛

C.上臂成角畸形

D.受伤时手掌撑地

E.肘部肿胀明显


正确答案:C

第9题:

患儿,女,13岁。外伤后右手撑地,不敢活动,体检时右肘部能贴到胸前,但右手无法搭到左肩,提示其发生了

A、肩关节脱位

B、肘关节脱位

C、Colles骨折

D、肱骨髁上骨折

E、肱骨干骨折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患儿,女,13岁。外伤后右手撑地,不敢活动,体检时右肘部能贴到胸前,但右手无法搭到左肩,提示其发生了

A.肩关节脱位
B.肘关节脱位
C.Colles骨折
D.肱骨髁上骨折
E.肱骨干骨折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