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有何X线特点?影像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题目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有何X线特点?影像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典型X线表现:①两侧肺野透亮度减低似呈毛玻璃状白肺,两肺野广泛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状阴影,密度较淡,边缘清晰。②显示支气管充气征。③胸廓扩张良好。(2)病变演变的X线表现:①病变吸收期,肺野透亮度进行性增高,小颗粒影逐渐减少至消失,支气管充气征由模糊至消失。吸收需1周左右,上叶快于下叶。②病变进展恶化的表现:肺野透亮度进行性减低,小颗粒影融合成结节状,心膈边缘轮廓模糊不清甚至消失,支气管充气征更广泛显著,出现合并症间质肺气肿及气胸,常发生于生后2~3天内。由于X线表现多晚于临床表现,早期可呈阴性,故需间隔1~2小时摄片复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湿肺最明显的区别是

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湿肺症状重

B.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呼吸音低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凹征明显

D.肺部X线有不同表现

E.症状出现时间不同


正确答案:D
湿肺与轻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相似,但X线表现不同。湿肺的胸片充气正常,可有肺间质、肺泡和胸腔积液,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胸片通气不足,有网状颗粒和支气管充气征。

第2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症状
B、哭闹
C、血气分析
D、X线检查结果
E、测血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血气分析、X线检查结果而诊断。

第3题:

为防止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注意下列哪些A.防早产B.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SXB

为防止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注意下列哪些

A.防早产

B.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C.预防并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缺氧

D.早产分娩前24~72小时给予孕妇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应使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ABCD
IRD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糖尿病婴儿、围生期缺氧、剖宫产以及肺部炎症。出生前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促肺成熟的作用。

第4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①多见于早产儿;②出生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呻吟;③两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啰音;④重者多于3天之内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下降,内有弥漫性均匀的网状细小颗粒状阴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重者呈"白肺"。

第5题:

脊柱X线摄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在熟悉解剖知识和体表标志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中心线投射方向或体位等方法,适应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
(2)摄影前询问病情,根据适应证正确选择摄影位置,力求做到经济上节约、诊断上迅速、准确。
(3)摄影前检查被摄部位的体表,有无膏药及其他不透X线的衣物。因腰骶椎等与消化道重叠,故应询问被检者近期有无服用含有高原子序数的药物。骶尾骨正位摄片前先排便。
(4)按照要求摆放摄影体位,避免人为地造成前屈、后伸或侧弯表现。
(5)遇有脊柱外伤患者,移动身体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增加损伤或发生意外。
(6)脊柱摄片应包括有特殊标志的椎骨以便识别椎序。如颈椎片应包括颅底或第1、2胸椎,腰椎片应包括第11、12胸椎或上部骶骨。
(7)对组织密度差别大、体厚不一的部位,可采取分段摄片的办法,注意分段后各片的衔接,以免遗漏病变。如胸椎侧位可分为三段,即1~3、3~10、8~12椎体段,分别进行摄影。若采用高电压摄影技术可不分段。
(8)脊柱部位厚,摄片时所用的管电压高,需应用滤线设备。
(9)合理地应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使照片上、下影像密度接近一致。
(10)注意对X线的防护,下部脊柱摄片时应使用防护衣物遮蔽生殖器官。
(11)摄取腰椎应深呼气后屏气曝光,深呼气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椎骨影像对比。其他位置多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12)脊柱摄影所用胶片尺寸,颈椎及骶椎常用20cm×25cm胶片,胸、腰椎多用20cm×35cm胶片。

第6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症状
B、体征
C、血气分析
D、X线检查结果
E、B超检查结果

答案:E
解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血气分析、X线检查结果而诊断。

第7题:

老年人烧伤有何特点.朴液时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烧伤特点:
(1)死亡率很高,且与年龄和I度烧伤面积成正比。
(2)抵抗力低,烧伤后休克发生率高。
(3)烧伤后并发急性肾衰的发生率高。
(4)老年人易发生肺水肿及肺炎等并发症。
(5)休克时血压、心率变化特点:老年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基线=90+年龄(mmHg),老年人若收缩压低于收缩压基线就可能已出现休克。若收缩压低于90mmHg表明已处于严重休克。由于老年人心功能差,代偿功能不及青壮年。所以休克时心率很少超过160次/min。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为心肌缺氧、心肌损害及传导阻滞、多发室早、房颤:等。
(6)烧伤后早期即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应激反应。
补液注意事项:
(1)尿量:应维持在20030mL/h,并碱化尿液,以预防休克和
(2)病人神清、安静,表明血容量充足;烦躁不安、口渴,提示补液量不足。
(3)脉搏:如脉率大于120次/min,可能伴有严重体克。
(4)血压;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应维持在J40mmHg;无高血压者,大于110mmHg;脉压差20~30mmHg。
(5)血细胞比容:一般维持在40%~42%。
(6)测血、尿渗透压,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

第8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湿肺,在临床上最明显的区别 ( )

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湿肺症状重

B、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三凹征明显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呼吸音低

D、X线上肺部有不同的改变

E、呼吸频率不同


参考答案:D

第9题:

分析蝶鞍的X线影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寻找蝶鞍:乳突小房气化范围大,影响观察蝶鞍时,应注意先找到斜坡,此时斜坡对于观察蝶鞍可起“指示”作用,借此可找到蝶鞍轮廓。
(2)蝶鞍大小:正常成人蝶鞍的前后径为7~16mm,平均约为11.7mm,深径为7~14mm,平均约9.5mm。可见,正常人的蝶鞍大小有一个范围。肿瘤到了一定大小才可引起蝶鞍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临床症状往往早于X线表现,有时临床症状已相当明显,X线上可仍无改变。在作诊断时不可机械地使用正常平均值,更不可以因X线检查阴性而否定垂体瘤地诊断。微小垂体瘤时,蝶鞍可正常。此外,分析蝶鞍是否增大应以平片为基础。在体层摄影片上,蝶鞍可比平片大得多,不要误认为是蝶鞍增大。
(3)蝶鞍底:分析蝶鞍骨质时,要注意鞍底骨质白线是否连续,是否清晰。一般来说鞍底可呈1mm左右清晰白线,白线不清晰可能由骨质疏松萎缩所致,不连续可表示破坏。我们认为,在蝶鞍标准侧位片上,双底现象是有病理意义的。如两底的形态很不一致,意义就更大。但体位不标准时则不能肯其临床意义。
(4)蝶鞍背:正常蝶鞍鞍背的变异很大,蝶窦气化良好时鞍背也可能很薄。因此在鉴别鞍背是否正常时应注意蝶鞍的大小、鞍背与斜坡的角度变化以及蝶窦气化情况等。
(5)蝶鞍内钙化:多见于垂体瘤钙化和虹吸动脉钙化。垂体瘤的钙化呈斑点状,虹吸动脉钙化呈条状。但应注意不要把骨嵴和其他部位钙化投影于蝶鞍内误认为是蝶鞍内钙化。

第10题:

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呼吸困难的时间是()

  • A、生后6小时内
  • B、生后12小时
  • C、生后1天
  • D、生后2天
  • E、生后3天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