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同学在讨论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时都认为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0个

题目

部分同学在讨论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时都认为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0个方面事项只能由法律调整,大体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明确的问题。但他们在如何具体认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请指出他们下列见解中不正确的见解()

  • A、立法法规定的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范围,就是法律的全部调整范围。
  • B、民事制度、经济制度不能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
  • C、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10个方面事项不是绝对只能由法律调整的,必要时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也可以用行政法规调整
  • D、无论何种条件下,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基本经济制度等事项都不能由行政法规调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霍姆斯认为,法律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公共权力通过法院这一工具对人们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使这种预测精确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他在《法律的道路》一文中着重讨论了哪些问题()。

A.严格区分法律和道德

B.严格区分良法和恶法

C.历史和社会利益决定了法律的内容和法律的发展

D.法理学是一个成功的律师所必备的一项知识

E.掌握正确的法学方法论


参考答案:A, C, D

第2题:

()年颁布了《立法法》,规定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应有法律规定。

A.2010

B.2009

C.2008

D.2000


答案:D

第3题:

( )基本解决了行政立法权的合法性问题,也确立了行政立法的权限范围。

A:宪法

B:行政法

C:立法法

D:地方政府组织法


参考答案:C

第4题:

楔形文字法的特征包括()

  • A、结构完整
  • B、涉及面广
  • C、重视财产关系的调整
  • D、规定了立法原则
  • E、体现了神权法性质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关于法律漏洞,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法律漏洞是法外空间
B.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法律不能调整、无须调整或不宜调整的社会关系或领域
C.在法律制定时即已存在的法律漏洞为自始漏洞
D.关于某个法律问题,法律依其规范目的或立法计划,应积极地加以规定却未设规定的法律漏洞是明显漏洞

答案:A
解析:
考查法律漏洞。A选项错误,法律漏洞不同于法外空间。漏洞不是简单的缺失状态,而必须是不合目的的、或者说依其目的被评价为不好的缺失状态。法律规范的缺失可能是合乎目的的,也可能不是合乎目的的。合乎目的的缺失被称为“法外空间”,也就是原本就不应由法律来调整的领域。

第6题:

环境立法在法的()上趋于一致。

A、影响范围

B、适用范围

C、调整范围

D、调整方向


参考答案:C

第7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讨论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他们都认为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0个方面事项只能由法律调整,大体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明确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他们在如何具体认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请指出他们下列见解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立法法规定的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范围,就是法律的全部调整范围。

B、乙同学强调,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民事制度、经济制度不能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

C、丙同学说,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10个方面事项不是绝对只能由法律调整的,必要时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也可以用行政法规调整

D、丁同学坚持认为,无论何种条件下,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等事项都不能由行政法规调整


ABC

  【考点】本题考点是法律的调整范围。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同时,第9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因此,根据《立法法》第8条的立法原意,本条规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但并不是说其他事项就不能制定法律,所以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乙同学的错误在于,《立法法》只将民事基本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列入必须制定法律的范围,并不是说所有的民事制度、经济制度都不能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丙同学没有正确认识到立法法第9条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事项都可以先授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必须制定法律,所以丙同学是错误的,丁同学是正确的。本题应选A、B、C。

 

第8题: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说明法律的专有调整范围。


参考答案: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事项除法律有另外规定外,只能制定法律,由法律调整:(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j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9)诉讼和仲裁制度;(10)必须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这10方面的事项如果尚未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9题: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立法法》第2条第1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关于上述两个条文中“法律”一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条文中的“法律”含义相同
B.《立法法》第2条中的“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C.《宪法》第33条中的“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宪法》第33条中的“法律”包括《立法法》第2条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答案:D
解析: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的法律指的是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立法法》第2条第1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中的法律特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

第10题:

广告法总则部分主要涉及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管理机构。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