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题目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

  •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克里引渡给甲国
  • B、如克里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克里进行庇护
  • C、乙国可以既不对克里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克里提起刑事诉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系A国公民,1999年7月在中国旅游后,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回国,在飞临B国上空甲因琐事与邻坐的中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适用()。

A、A国刑法

B、B国刑法

C、中国刑法

D、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


参考答案:C

第2题:

约翰出生在乙国,其父亲是甲国人,母亲是丙国人,甲、丙两国采取出生地主义,乙国采取血统主义。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对于约翰的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约翰可能同时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
B.约翰仅可能同时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
C.约翰仅可能同时拥有乙、丙两国的国籍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D
解析:
甲、丙两国都是采取出生地主义,即只有在该国出生的才能取得该国国籍。因为约翰出生在乙国,自然不能拥有甲国或者丙国的国籍。约翰虽然出生在乙国,但其父母都不是乙国公民,而乙国适用血统主义,所以约翰也不能取得乙国国籍。|学法网| 综上所述,约翰不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中任一国的国籍。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本题的应选项为D。

第3题:

我国的一架飞机飞到甲国境内时,甲国公民A与乙国公民B发生争吵,A将B打成重伤。则A的犯罪行为( )。 A.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B.可能适用我国刑法 C.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D.只能适用甲国或乙国刑法


正确答案:C
《刑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故选C。 

第4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空间效力原则,下列哪些选项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
A.和我国相邻的A国公民甲向我国大陆境内开枪,射死我国公民乙,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我国的国际列车在途经B国时,车上的A国公民甲因与我国公民乙发生争执将乙打成轻伤,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悬挂我国国旗的船舶停靠在B国港口时,船上厨师甲毒杀了乙,甲和乙都是B国人。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D.悬挂我国国旗的飞机在A国领空飞行时,A国 公民甲将B国公民乙打成轻伤,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査的是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我国刑法中的属地管辖范围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并延伸到我国船舶和航空器内。犯罪的行为和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就视为在我国境内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保护管辖原则,是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 们国家或者我国公民实施犯罪的,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犯罪地也认为是犯罪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实施犯罪、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下的情况没有规定,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这种情况不适用我国刑法。因此,A、C、D选项符合题意。

第5题:

中国人张某在甲国将甲国公民杀死后逃至乙国,已知甲国和乙国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约,但是中国和甲乙两国都有引渡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018年仿真模拟题,多选)

A.中国外交部可以向乙国政府请求将张某先行采取强制措施再行引渡
B.如甲国向乙国申请引渡,乙国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引渡
C.如果乙国未经中国同意将张某引渡给甲国,则中国可以向乙国提起外交保护
D.如乙国将张某引渡给中国后,甲国向中国提请引渡张某,中国政府应当予以拒绝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引渡的有关规定。A项,外交部可以向乙国政府先对张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防止其潜逃再启动引渡程序。当然,乙国也可以拒绝我国的请求,A正确。
B项,引渡是乙国的权力,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乙国可以决定是不是引渡给甲国,B错误。
C项,引渡是乙国的权力,其愿意引渡给哪个国家都可以,C错误。
D项,根据我国《引渡法》的规定,由于张某是中国人,本国人不引渡原则,所以我国应当予以拒绝,D正确。

第6题:

甲国人汤姆和马约尔在甲国侵吞了乙国某公司大量的资产,事发后马约尔潜逃至公海时,对丙国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最后逃至丁国。汤姆在甲国逃跑时持枪向路人射击,造成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在内的数人死亡,甲国警方迅速赶到并将拒捕的汤姆击毙。设甲乙丙丁四国间无引渡协议,依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凶甲国警方没能阻止住汤姆的枪击,甲国应对乙国参赞的死亡承担连带责任
B.基于保护性管辖,乙国有权派员到公海将逃往那里的马约尔缉拿
C.甲国对最后逃至丁国马约尔具有属人管辖权,可通过司法协助将其缉拿归案
D.尽管马约尔对丙国的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丁国也无义务将马约尔引渡给丙国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的管辖权,A错,当枪击事件发生后甲国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局势,履行了政府的正常职能,也不存在违背国际法义务的不作为,因此,甲国在这一事件中没有国家责任。B错,保护性管辖不能在公海行使,这是保护性管辖与普遍管辖的区别所在。C对,甲国对马约尔有权行使属人管辖权,可通过司法协助将其缉拿归案,不能直接向丁国派警察对其缉拿。D正确,由于丙国与丁国没有引渡协议,因此,丁国没有义务将马约尔引渡给丙国。

第7题: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可重复加害行为的,可以成立中止。在此种情况下,犯罪人预想的犯罪过程并没有结束,没有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放弃的是可重复加害的行为。D选项说法正确。

第8题:

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

C.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答案:C

第9题:

中国人张某在甲国将甲国公民杀死后逃至乙国,已知甲国和乙国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约,但是中国和甲乙两国都有引渡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外交部可以向乙国政府请求将张某先行采取强制措施再行引渡

B.如甲国向乙国申请引渡,乙国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引渡

C.如果乙国未经中国同意将张某引渡给甲国,则中国可以向乙国提起外交保护

D.如乙国将张某引渡给中国后,甲国向中国提请引渡张某,中国政府应当予以拒绝

答案:A,D
解析:
题中,因中国和甲乙两国都有引渡条约,故乙国对中国负有条约所约定的引渡义务。《引渡法》第47条:"请求外国准予引渡或者引渡过境的,应当由负责办理有关案件的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的审判、检察、公安、国家安全或者监狱管理机关分别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提出意见书,并附有关文件和材料及其经证明无误的译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分别会同外交部审核同意后,通过外交部向外国提出请求。"第49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向外国正式提出引渡请求前,通过外交途径或者被请求国同意的其他途径,请求外国对有关人员先行采取强制措施。"据此,A项正确。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引渡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在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其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故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国家一般没有引渡的义务。题中,甲国和乙国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约,B项错误。外交保护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国家的权益。简而言之,外交保护就是一国保护其在外国的侨民的一种行为。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一)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即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如果损害仅仅涉及外国私人的行为,所在国家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则不得行使外交保护。(二)国籍持续。受害人自侵害行为发生时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拥有保护国国籍。(三)用尽当地救济。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很明显,C项错误,其所言不满足外交保护的条件,即使乙国未经中国同意将张某引渡给甲国,中国也不能向乙国提起外交保护。《引渡法》第8条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题中,被请求引渡人张某为中国人,故我国应拒绝引渡。D项正确。

第10题:

因甲国发生种族冲突,遭种族迫害的甲国国民及其家属乘小型轮船漂泊到乙国领海后,被乙国海岸警队拿捕,乙国随后采取了以下行为,哪些属违法行为?()

A、乙国以偷渡将甲国国民驱逐出境
B、乙国确定甲国国民为难民允许其在本国居留
C、乙国虽不接纳,但为甲国国民进入第三国提供了方便
D、乙国因该甲国国民在居留期间从事了危害其国家安全的行为,将其送返甲国

答案:A,D
解析:
难民所在国不得因难民非法入境和滞留的事实对其进行处罚。不予接受时,也应给予其进入另一国所需的时间和便利,并对居留期间从事危害其国家安全的难民不得将其送返致使其生命或自由可能受到威胁的领土边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