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

题目

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联系实际,简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全面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要使认识具有全面性、正确性,就要凭借各种正确的参考系,找到多种参考系,以便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即: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教师应教育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到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学生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熄灭任何一点自尊的火花;也应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尊、尊重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尽早克服自尊过敏现象。
(3)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完善自我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①确立正确理想自我。确立理想自我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悦纳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的发展目标。
②努力提高现实自我。提高现实自我是大学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目标发展。为了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首先应该注意从“小我”走向“大我”,既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固守自我,而是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担历史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而是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现实自我不断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第2题: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答案:D
解析:

第3题:

针对大学生打工,学校应如何引导?


答案:
解析:
我觉得这需要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首先学校应该先大致调查了解一下打工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专业、年级、在校表现、家庭情况、工作内容、报酬水平等。其次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的引导:
家庭困难者学校要鼓励与帮助并举,支持鼓励健康有益的兼职工作,加强打工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鼓励因打工荒废学业的行为。(可以就各种具体情况的对策展开阐述)

第4题: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 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D. 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答案:D
解析:

第5题:

大学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和()的过程。


答案:分化 矛盾 统一稳定
解析:

第6题: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分化、( )、统一、转化与稳定的过程。


答案:
解析:
矛盾

第7题: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B.引导大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
C.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控制,完善自我
D.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答案:A,B,C,D
解析:

第8题:

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究。


答案:
解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这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智力与能力的探究上。个体会经常联系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人的评价进行思考,逐步形成对自我智力与能力的意识,大学生这种自我意识是以个体的学习成才的愿望为基础的。
(2)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外貌和仪容、对个性特征、对社会地位和社会威信等的追求上。对有关自我身体、性格方面的认识,一方面与其日益强烈的社会交往需要相联系,尤其是随着男女交往的增多,个体不仅要时刻考虑自己的仪容外貌的优美,而且对自身是否具有引起异性好感的性格和气质也十分关注;另一方面又与其不断增强的自尊心的发展相联系。大学生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敏感,往往通过这些来勾画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经过自我探究,形成反映自我社会地位与威信的角色意识。
(3)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
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上。对这些问题探索的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速度,并最终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4)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大学生既力求探究和发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也较明确地意识到了自我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归属、社会义务,以及具有社会意义的性格特征等。他们能认识到个人作为群体一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对作为一个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更加重视,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9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


答案:
解析: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8分)(1)总趋势(2分)①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基本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②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2)自我认识(2分)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③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

第10题: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都是在同他人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或成人应该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具体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并告诉学生这种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榜样对比来评价自己,进而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更大发展,教师或成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如道德认识方面入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会道德规则,增强是非判别能力以帮助他们准确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针对小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主要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成人的依附性还很强,所以使其体验到教师或成人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体验开始逐渐丰富,因此教师或成人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及良好品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他们自控能力的复杂性。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或成人应该经常形象化地给他们讲解各种行为规则,并指出不遵守这些规则所产生的危害,向他们提供自我控制比较强的榜样形象,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相互评价、相互制约,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社会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进步,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当适度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仍不忘及时地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