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题目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 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指导思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大力提倡用外语教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大学应当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 (2)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责,应当担当起带领社会风气的责任,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学代表着一个社会最高层次群体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标志,应当有强烈的责任心来维持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3)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教育要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尽一份责任的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 (4)大学的管理者、办学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角色,做好正确的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应做的事,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

第5题:

蔡元培创立大学院制,目的是要变“教育官僚化”为“()”。


参考答案:教育学术化

第6题: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天津大学的创始人是()

A、蔡元培

B、唐国安

C、盛宣怀

D、马相伯


参考答案:C

第8题:

蔡元培使北京大学成为含文、理、法、商、工、农、医各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的改革举措及其启示。


答案:
解析:
(一)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1)改变校风,明确教育宗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官僚习气浓重,学生入学多为升官发财.重文轻理,尤重法科。他极力改变这种状况,改变当时不良习气,养成正当、健康的娱乐爱好,从而促进北大优良学风的形成。主要的措施即: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他办北大的基本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蔡元培认为大学的性质所决定了,一个真正的大学,应该使各派学说都在此占有一席之地。他主张学术、言论、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用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也为当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3)提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蔡元培参照德国办法,实行教授治校、民主办学,主张大学应该有真正懂学术者来管理,改变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因此学校成立了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评议会;成立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行政会议;建立全校教务传导机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第;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成立各学科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4)改革教学体制针对当时北大“重术而轻学”的现象,沟通文理科学,停办工科,扩充文理两科,奠定了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基础;依据现代科学发展趋势,沟通文理两科,废科设系;依据发展个性和沟通文理的思想,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按一定基础和专业要求修满规定学分,不拘年限,即允许毕业。简而言之即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二)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当代启示蔡元培通过对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高等教育思想。这不仅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和发展确立了一种模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实践、大学教育改革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健全人格”是大学的目标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起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蔡元培认为德育乃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道德乃完全人格之本。教师应教育学生诚信立人,全面和谐发展,养成高尚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无论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人才”一词是由“人”与“才”两字构成的,要想成为人才,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一个道德高尚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要发展、要进步,一定不能过分注重智育的培养而忽略德育的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我们的国家才可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2)“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的宗旨在现代社会里,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但当今我国高校却过分强调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高校就顺应需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再如当今有很多人进行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从自身出发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或科研水平,而是迫于某种外在的需要去接受高等教育。例如:升职、加薪、获得出国资格等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早已指出:“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重温蔡元培在多年前对大学宗旨的定位,高校就应严格秉承大学办学宗旨,在办学的过程中深刻贯彻这一理念,当代大学生要成为领导人才、社会栋梁,只掌握专业知识、专门技能是不够的,应该知识广博,拥有科学头脑,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考,而不至于盲从。高校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大学校园里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大学以本来面目。(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的办学原则现在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了,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海外留学生来我国深造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例,拓展全球视野,加大国际理解和全球意识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了使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更快吸收国外先进文化,这就需要加强国内外高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去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同时引进大量的优秀外国教师来我国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在办学原则上应始终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招聘教师上也应参照蔡元培只重学术造诣、不问门第出生的思想。(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是大学的办学体制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应具有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权,可以自主地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构造大学有利于学术活动的和谐环境。但目前,在大学办学过程中,政府在高校的治理方面包得过多,统得过死,行政化、科层化、官僚化倾向过于明显,学术界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校长是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委派的。校长通常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决策者,关乎学校发展的许多重大决定都是校长及校内领导统一决策,很少征求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意见。高校应效仿蔡元培提出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办学体制,按学校事务的性质设立相应的机构,使学校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形成一种多维的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学校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