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题目

"天人合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天人合一之进步性


正确答案: “天人合一”在解决天命(规律)与人事关系上,承认自然命运不可违、尊重自然规律。但不消极处之,尽人事而不务求其必成,这就是“知天命,尽人事”,这对当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具有先导意义。

第2题:

“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学家王阳明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下面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B、“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遵循。

C、“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主宰与统治。

D、“天人合一”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与崇拜。


参考答案:C

第4题: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中华文化及其发展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其正面影响有:
①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例如:儒家博施济众、成己成物的仁心,道家“万物与我为一”的宽容,佛家“普度众生”的情志,都是“天、地、人统一”观念的结晶。
②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例如:自孔子提出“人能弘道”、“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之后,“内圣外王”的思想,“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大同”的理想,遂成为历代士人追求的目标。他们极力要把这种思想、志向、理想实现于现实社会之中,即使并不能够实现,也仍然认为不能没有对于理想的追求。
③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诚明合能”中的“诚”,是“天”在“人”中之德,“明”是对于理想以及一己之“德”、“能”的觉悟。“诚明合能”是要使人的心性修养与人我的和谐、对天地自然的顺应都融合为一,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把品德、精神逐层提升至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其负面影响是: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
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第5题:

简述天人合一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1.先秦时期:西周肯定天与人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萌芽。春秋时期子产认为礼是天经地义的自然界的必然法则,人民必须按礼行事。这事吧天地与人事结合起来。战国时期孟子把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庄子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是由气构成,
2.汉代: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论。
3.两宋时期: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张载合于气,朱熹合于礼,陆九渊合于心

第6题: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道德意义上的,佛教的天人合一是境界意义上的,而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天人合一则是自然意义上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正确答案:西周

第8题: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思想内容包括:()

A.天谴说

B.君权至上

C.天人合一

D.纲常理论

E.阴阳合分论


参考答案:ABCDE

第9题: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天人合一”主要含义是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很有价值,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愈来愈受到人类破坏的今天,这种思想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10题:

“天命性路向”人性观点的内核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