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题目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答案:D
解析:
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2题:

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第3题: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


正确答案:C

第4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

A: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B:惩罚与服从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认可定向阶段

答案:A
解析: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不仅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且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第5题: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处于习俗水平发展阶段的是( )。

A.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D.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答案:A
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好孩子”取向阶段;(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第6题:

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第7题:

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 ,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   )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C
解析: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又称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8题:

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避罚服从取向阶段,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三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四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五是社会法制取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但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六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认为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一个人认为公司员工都参加了聚餐,所以自己也应该参加聚餐,则他的个人道德判断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避罚服从取向:为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或规则;
②相对功利取向: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③寻求认可取向: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④遵守法规取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法律权威;
⑤社会法制取向:看重法律的效力,但认为法律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⑥普遍伦理取向:认为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公司员工都参加了聚餐,某人认为自己也应该参加,未涉及“为了避免惩罚”,不符合“避罚服从取向”;且不是根据“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决定是否参加,不符合“相对功利取向”;同时,参加聚餐不属于“符合公正、平等、尊严等人类最一般原则的行为”,不符合“普遍伦理取向”;该行为体现了为了获得认可,顺从要求,符合“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9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个人的伦理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
B.社会契约的取向
C.相对功利的取向
D.普遍原则的取向

答案:D
解析: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则以社会规范为基础,认为社会规范是不可改变的。处于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也是以社会规范为基础,但是认为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处于相对功利的取向阶段的个体则以是否带来好处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第10题:

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D
解析:
这一阶段的人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