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点高程H<sub>A</sub>=72.445M,高差H<

题目

已知A点高程HA=72.445M,高差HBA=2.324M,则B点的高程HB为()。

  • A、74.769M
  • B、70.121M
  • C、-74.769M
  • D、-70.121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include"stdio.h" int sub(int m) { static a=4; a+=m; return a; } void main() { int i=2,j=1,k; k=sub(i); k=sub(j); printf("%d",k); }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函数sub()的函数体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存储变量a,a的值在函数调用完毕返回主函数后仍存在。第一次调用sub(i),a=a+m=4+2=6,返回值为6。第二次调用sub(j),a=a+m=6+1=7,返回值为7,最后输出k的值为7。

第2题: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答案:对
解析: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第3题: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以“h”表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已知M点的高程HM=50.053m,N点高程HN=51.010m,求N点对M点的高差是多少?M点对N点的高差是多少?


正确答案: H.ABN=HN-HM=51.010-50.053=0.957m
H.MN=HM-HN=50.053-51.010=-0.957m
N.点对M点的高差是0.957m,M点对N点的高差是-0.957m。

第5题:

()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 A、水准测量
  • B、三角高程测量
  • C、视距高程测量
  • D、A+B+C

正确答案:D

第6题:

水准测量时,计算校核Σh=Σa+Σb和Σh=H终-H始可分别校核下列中哪两项是否具有误差?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B.水准点位置、记录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答案:D
解析:
提示:参见高差计算和高程计算的原理。

第7题:

水准测量计算校核Σh=Σa-Σb和Σh=H终-H始可分别校核( )是否有误。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B.水准点位置、记录B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执行下列程序,输入框中显示的默认字符串为【 】;

Pirate Sub Command 1_Click()

InputBox"ok","输入参数",Format("&H12")

End Sub;


正确答案:18
18 解析:当Format函数处理可能为数字的字符串时,会自动进行运算转换,即将&H12当作16进制数,实际显示数字10进制数“18”。

第9题:

已知B点高程为279.340m,A、B点间的高差hAB=-2.003m则A点高程为281.343。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