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黏性素填土场地采用柱锤冲扩法处理,正三角形布桩,桩体直径为0.

题目

某黏性素填土场地采用柱锤冲扩法处理,正三角形布桩,桩体直径为0.8m,桩土应力比为4,天然地基承载力为70kPa,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为85kPa;加固后桩向土的压缩模量为6MPa,地基基底附加压力为160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地基置换率为()。

  • A、0.25
  • B、0.30
  • C、0.34
  • D、0.4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些地基处理方法在加固地基时有挤密作用?(  )

A、强夯法
B、柱锤冲扩桩法
C、水泥土搅拌法
D、振冲法

答案:A,B,D
解析:
A项,强夯的动力密实作用使夯坑周围地面不同程度的隆起,存在动力挤密作用;BD两项,柱锤冲扩桩和振冲法均为孔内填料通过挤密桩周土体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C项,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的一种方法,没有挤密作用。

第2题: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下列哪种地基处理方法不适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

A、强夯法
B、柱锤冲扩桩法
C、水泥土搅拌桩法
D、振冲法

答案:C
解析:
在强大的振动作用下,有的地基土成为流动状态在地层中流动或喷出地面的现象称为地基的液化。处理可液化地基,其出发点是改变它的内在条件,增加土体密度和改善排水条件,常用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柱锤冲扩桩法、振冲法、碎石桩法等。而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主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第3题:

某场地为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进行处理,砂石桩直径d为0.5m,面积置换率m为 0. 25,则一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m2。
A. 0.785 B. 0. 795 C. 0.805 D. 0.815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式(7. 2. 8-2),m=d2/d2c则:

第4题:

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什么地基条件?


正确答案: 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第5题:

柱锤冲扩桩法


正确答案: 反复将柱状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成孔,然后分层填料夯实形成扩大桩体,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第6题:

柱锤冲扩桩中使用的碎砖三合土中的成分不包括( )。

A.水泥
B.生石灰
C.碎砖
D.黏性土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某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地质情况为:qsk=15kPa,fsk=140kPa。拟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为500mm,桩距为1.0m,桩长为12m。已知桩体抗压强度fcu=5.5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4,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3。
单桩承载力Ra最接近于(  )kN。

A.310
B.325
C.340
D.356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某新近回填的杂填土场地,填土成分含建筑垃圾,填土厚约8m,下卧土层为坚硬的黏性土,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2m处,现对拟建的3层建筑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深度要求达到填土底,下列哪种处理方法最合理、有效?(  )

A、 搅拌桩法
B、 1000kN·m能级强夯法
C、 柱锤扩桩法
D、 长螺旋CFG桩法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3.1条规定,搅拌桩不适合含大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除的杂填土;B项,第6.3.3条表规定,单击夯击能1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4.0m;C项,第7.8.1条规定,柱锤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达10m;D项,第7.7.1条规定,CFG桩不适合杂填土地基。
题17表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

第9题:

柱锤冲扩桩法一般采用哪些桩体材料?


正确答案: 桩体材料一般可采用碎砖三合土、级配砂石、矿渣、灰土、水泥混合土等。当采用碎砖三合土时,其配合比(体积比)可采用生石灰:碎砖:粘性土为1:2:4。当采用其它材料时,应经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配合比。

第10题: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有哪些步骤?


正确答案: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清理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
②施工机具就位,使柱锤对准桩位;
③柱锤冲孔: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可分别采用下述三种成孔方式:
a冲击成孔:将柱锤提升一定高度,自动脱钩下落冲击土层,如此反复冲击,接近设计成孔深度时,可在孔内填少量粗骨料继续冲击,直到孔底被夯密实。
b填料冲击成孔:成孔时出现缩颈或坍孔时,可分次填入砖块或生石灰块,边冲击边将填料挤入孔壁或孔底,当孔底接近设计成孔深度时,夯入部分碎砖挤密桩端土。
c复打成孔:当坍孔严重难以成孔时,可提锤反复冲击至设计深度,然后分次填入碎砖或生石灰块,待孔内生石灰吸水膨胀、桩间土性质有所改善后,再进行二次冲击复打成孔。
当采用上述方法仍难以成孔时,也可采用套管成孔,即用柱锤边成孔边将套管压入土中,直至桩底设计标高。
d成桩: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合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夯实,当采用套管成孔时,边分层填料夯实,边将套管拔出。锤的质量、锤长、落距、分层填料量、分层夯填度、夯击次数、总填料量等应根据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5m,其上部桩孔宜用原槽土夯封。施工中应作好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e施工机具移位,重复上述步骤并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