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拟建水厂的原水为浊度小于3mg/L河流水,水质稳定,下列给水处

题目

某拟建水厂的原水为浊度小于3mg/L河流水,水质稳定,下列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应为首选。

  • A、原水→沉淀→消毒
  • B、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 C、原水→澄清→过滤→消毒
  • D、原水→沉淀→过滤→消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地表水作水源的水厂,当原水的浊度很低时,给水处理厂多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 )。


答案:D
解析:
d

第2题:

某水库的原水悬浮物一般在50~8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 )。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因为对于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OO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的这类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采取的工艺流程为原水—接触过滤—消毒。因此,本题答案为B。参见教材P95。

第3题:

对浊度小于3mg/L的河水,一般给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是( )。

A.原水→过滤→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预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正确答案:C

第4题:

某24h连续运行的以湖泊为水源的城镇给水系统的流程为:原水→水厂→供水输水管→网前高地水池→配水总管→管网,上述组成中设计流量最大的是下列哪项?( )

A.原水输水管
B.水厂二级泵房
C.清水输水管
D.配水总管

答案:D
解析:
原水输水管一般以最高日平均时流量与水厂自用水量确定;二级泵房及清水输水管按二级泵站分级供水之最大一级供水流量确定,此设计流量因有水塔的调节作用而低于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配水总管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确定。

第5题:

对浊度小于3mg/L的河水,一般给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是( )。
A.原水—过滤—消毒


答案:C
解析:

第6题:

当地表水的浊度小于3mg/L时,给水处理厂多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答案:D
解析:

第7题:

某一地表水厂进水悬浮物为30~5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2007试题)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过滤→消毒
D、原水→预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进水悬浮物小于100mg/L的水。参见教材P95。

第8题:

某一水库的原水悬浮物一般在50~8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正确答案:B

第9题:

浊度小于( )的河流水可以不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
A、2mg/L
B、3mg/L
C、5mg/L
D、10mg/L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给水处理。参见教材P159。

第10题:

为提高混凝效果,常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采取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投加高分子助凝剂,下列哪项特征的原水不属于具有前述针对性的适应范围?( )

A.低温度原水
B.低碱度原水
C.低浊度原水
D.高浊度原水

答案:B
解析:
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9.3.2条的条文说明,对低温低浊度水以及高浊度水的处理,助凝剂更具明显作用。而低碱度原水不属于投加助凝剂针对性的应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