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若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这些企业职工的总

题目

已知若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这些企业职工的总平均工资,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时,应选择的权数是()。

  • A、平均工资
  • B、工资总额
  • C、职工人数
  • D、企业个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甲、乙两组工人人数和工资资料如下: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分析该企业总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逐项填答下列问题。

对该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时,全部职工是( )。

A.统计指标

B.标志

C.总体单位

D.统计总体


正确答案:D
解析: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整体。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对该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时,全部职工是统计总体,该企业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第2题:

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企业中试行破产制度的有关通知精神,对自谋职业的破产企业职工,原则上给予发放一次性安置费,该安置费的标准为( )。

A.按该破产企业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1倍发放

B.按该破产企业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发放

C.按该破产企业所在地区的企业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l倍发放

D.按该破产企业所在地区的企业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发放


正确答案:D

第3题:

已知若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这些企业职工的总平均工资,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时,应选择的权数是( )。

A.平均工资

B.工资总额

C.职工人数

D.企业个数


正确答案:C

第4题:

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该企业3月至6月平均职工人数为()人。

A.1410
B.1445
C.1457
D.1420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平均发展水平。题目属于间断时点指标,每次登记的间隔期相等,所以采用“两次平均”均为算术平均值。第一次平均:(1400+1500)÷2=1450;(1500+1460)÷2=1480;(1460+1420)÷2=1440。第二次平均:(1450+1480+1440)÷3=1457。

第5题:

某企业职工人数(单位:人)资料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1—5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人。

A.145.2

B.145.5

C.146

D.146.8


正确答案:B
解析:该企业1—5月份平均职工人数=[(140+150)÷2+(150+146)÷2+(146+142)÷2+(142+148)÷2]÷(5-1)=145.5(人)。

第6题:

以某企业全体职工为总体,了解职工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则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是( )。

A.企业职工人数

B.企业职工的年龄

C.企业职工的性别

D.企业职工性别比


正确答案:C
解析:A、D项均是说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故属于统计指标;B项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并且能有数量表示,故属于数量标志;C项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并且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故属于品质标志。

第7题:

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了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职工人数减少()。

A、3%

B、10%

C、7%

D、6.7%


参考答案:D

第8题:

若已知A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800元,标准差为80元;B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标准差为的指标是( ) 。

A. 标准差

B. 月平均工资

C. 极差

D. 标准差系数


参考答案:D

第9题:

已知某公司下属20个企业职工的分组资料,如表4-2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步骤中:

各组组中值应取( )。

A.800;900;1100;1200

B.700;900;1100;1300

C.600;800;1000;1200

D.800;1000;1200;1400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组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的组距/2=800-(1000-800)/2=700,第二组的组中值=(上限+下限)/2=(800+1000)/2=900,第三组的组中值=(上限+下限)/2=(1000+1200)/2=1100,第四组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的组距/2=1200+(1200-1000)/2=1300。

第10题:

已知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该企业3~6月平均职工人数为()人。

A:1500
B:1457
C:1445
D:1400

答案:B
解析:
职工人数是每隔一个月登记一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各时点的指标值(i=1,2,…,n),n为时点个数。该企业3~6月平均职工人数==1456.67≈1457(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