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题目

以下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纳税申报的方式包括自行申报、邮寄申报、电文方式和代理申报
  • B、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 C、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申报期限内先预缴税款
  • D、纳税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限内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 E、纳税人当期没有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没有取得应税所得的,可以在取得应纳所得的期间再进行纳税申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采用邮寄申报的方式申报纳税
B.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都必须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依法享受免税政策,在免税期间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D.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15日内办理
E.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且情节严重的,税务机关可以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纳税申报。选项D错误,《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第2题:

下列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不进行纳税申报,直接按照核定的税款缴纳
B、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的,不需要在纳税期内预缴税款
C、扣缴义务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先预缴税款
D、纳税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限内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E、纳税人当期没有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没有取得应税所得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

答案:C,D,E
解析: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外,均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2)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3)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第3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纳税人采用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书面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B.纳税人采用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其申报日期以纳税人发出数据电文的时间为准 C.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采用实行简易申报等申报纳税方式 D.电话纳税申报是数据电文纳税申报的一种方式


正确答案:ACD

第4题: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不需要办理纳税申报
B.纳税人享受减税优惠的,减税期间无需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享受免税优惠的,免税期间无需办理纳税申报
D.纳税人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有困难的,经核准,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办理延期申报

答案:D
解析:
选项A: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选项BC: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选项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有困难的,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第5题:

以下关于增值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非固定业户在其居住地或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
B.固定业户在其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申报纳税
C.进口货物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D.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分别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答案:B,C,D
解析:
选项A:非固定业户在其销售地或劳务、应税行为发生地申报纳税,未在销售地或劳务、应税行为发生地纳税的,由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第6题:

关于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申报手续的说法,正确的有()。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采用邮寄申报的方式申报纳税
B:纳税人依法享受免税政策,在免税期间仍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C:单位和个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都必须办理纳税申报
D: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E:取得临时应税收入的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之后,应当立即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答案:A,B,E
解析:
选项C,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办理纳税申报;选项D,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的作用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申请延期申报。涉及较多的纳税人受不可抗力的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如受较大地震灾害的影响等,税务机关可直接公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准予延期办理纳税申报,待障碍消除后再行办理纳税申报。

第7题:

下列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B.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延期纳税
C.纳税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先预缴税款
D.纳税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E.纳税人当期没有取得应税收入或所得的,可免予进行纳税申报

答案:A,C,D
解析:
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延期申报,不是延期纳税,所以B选项错误;纳税人当期没有取得应税收入或所得的,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外,也应该进行纳税申报,所以E选项错误。

第8题:

以下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B.扣缴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但是纳税人的纳税申报不得申请延期纳税申报

C.扣缴义务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申报期限内先预缴税款

D.纳税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优惠的,在减税、免税期限内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E.纳税人当期没有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没有取得应税所得的,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


正确答案:ACDE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第9题:

下列各项关于纳税申报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B.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不必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因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期申报
D.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及其所纳税税种确定的纳税申报期限不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C
解析:
选项 A,只有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才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选项 B,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选项 D,申报期限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另一种是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规定,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其所应缴纳的税种等相关问题予以确定的。两种期限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10题:

下列关于纳税申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B.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的,不需要在纳税期内预缴税款
C.扣缴义务人办理了延期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先预缴税款
D.纳税人享受定期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限内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E.纳税人当期没有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没有取得应税所得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

答案:A,C,D,E
解析: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外,均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2)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3)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