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拥有一个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部门和一个生产最终产品的装配部门。目前,制造部门有足够的产能额外制造5,000块电路板。电路板可以向外部市场出售。每块电路板的市场价格为$80,销售成本为$10。每块电路板的固定制造成本为$15,变动成本为$50。装配部门计划购买4,500块电路板。因为这两个部门在公司的共同控制之下,装配部门的管理层认为其可以从制造部门低价购买电路板。制造部门和装配部门之间的最低转移价格是多少?()A、$50B、$65C、$70D、$80

题目

某公司拥有一个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部门和一个生产最终产品的装配部门。目前,制造部门有足够的产能额外制造5,000块电路板。电路板可以向外部市场出售。每块电路板的市场价格为$80,销售成本为$10。每块电路板的固定制造成本为$15,变动成本为$50。装配部门计划购买4,500块电路板。因为这两个部门在公司的共同控制之下,装配部门的管理层认为其可以从制造部门低价购买电路板。制造部门和装配部门之间的最低转移价格是多少?()

  • A、$50
  • B、$65
  • C、$70
  • D、$8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假定在500块电路板中,每个电路板都含有2000个缺陷机会,若在制造这500块电路板时共发现18个缺陷,则其机会缺陷率为( )。
A. 0.0018% B. 0.14% C. 0.9% D. 1.4%


答案:A
解析:
机会缺陷率DPO,即每次机会中出现缺陷的比率表示了每个样本量中缺陷数占全部机会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缺陷数为18,产品数为500,机会数为2000,则机会缺陷率DPO = 18/(500 X2000) =0. 0018%。

第2题:

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 A 产品,全年生产能量为 1200000 机器工时,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 120 小时/件。2018 年实际产量为 11000 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 1331000 小时。
2018 年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 10 千克/件,标准价格 22 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额为 3600000 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额为 2160000 元。
2018 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 121000 千克,实际价格 24 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额为 4126100 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额为 2528900 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和考核业绩,最近, 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目前,该产品年销售 10000 件,每件售价 1000 元。经分析,4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的 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要求:
(1)计算 A 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和单位实际成本。
(2)分别计算 A 产品总成本的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 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 用的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并指出各项差异是有利差 异还是不利差异。
(3)计算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答案:
解析: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600000/1200000=3(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160000/1200000=1.8(元/小时) 单位标准成本=22×10+3×120+1.8×120=796(元) 单位实际成本=(121000/11000)×24+(4126100+2528900)/11000=869(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21000×(24-22)=242000(元)(不 利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21000-11000×10)×22=242000(元)(不 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耗费差异)=4126100-1331000×3=1331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效率差异)=(1331000-11000×120)×3=330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28900-2160000=368900(元)(不利差 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200000-1331000)×1.8=-23580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331000-11000×120)×1.8=19800(元)
(不利差异)
(3)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10000×1000-(121000×24+4126100)/11000×10000-2528900×40%=2597440(元)

第3题:

假定在100块电路板中,每一个电路板都含有10个缺陷机会,若在制造这100个电路板时共发现5个缺陷。则DPMO为( )。

A.100

B.500

C.5000

D.50000


正确答案:C
解析:DPMO=总的缺陷数×106/(产品数×机会数)=5×106/(100×10)=5000。

第4题:

公司的最终组装部门向公司的材料装配部门购买产品组件。现在要制定材料装配部门向最终组装部门出售组件的价格。该产品组件的外部市场价格是可知的。下列关于市场基础的转移定价方法的陈述,( )是最正确的。

A.边际生产成本转移价格法能够刺激利用其他闲置的生产能力
B.市场基础法能够刺激利用其他闲置的生产能力
C.市场基础法能够提高和加强公司总体的长期竞争力
D.公司政策比其他因素对市场基础的转移定价方法影响要大

答案:C
解析:
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转移价格遵循市场原则,因此导致低效率的内部供应方趋于衰亡,而高效率的内部供应方趋于繁荣,从而加强了企业整体的长期竞争力。选项A不正确,因为边际生产成本与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转移价格无关。选项B不正确,因为相对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转移价格而言,以边际成本为基础可以更多地激励购货部门购买内部产品,因而销货部门的闲置生产能力能得到更多的利用。选项D不正确,因为只有在例如,协商转移定价之类的方法中,公司政策才是决定因素之一,而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是客观的。

第5题:

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A产品,全年生产能量为1 200 000机器工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120小时/件。
2020年实际产量为11 000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1 331 000小时。
2020年A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10千克/件,标准价格22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额为3 600 0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额为2 160 000元。

2020年A产品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121 000千克,实际价格24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额为4 126 1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额为2 528 900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和考核业绩,
最近,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
目前,该产品年销售10 000件,每件售价1 000元。
经分析,4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要求:
(1)计算A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和单位实际成本。

(2)分别计算A产品总成本的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并指出各项差异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

(3)计算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答案:
解析: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 600 000/1 200 000=3(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 160 000/1 200 000=1.8(元/小时)
单位标准成本=22×10+3×120+1.8×120=796(元)
单位实际成本=(121 000/11 000)×24+(4 126 100+2 528 900)/11 000=869(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21 000×(24-22)=242 000(元)(不利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21 000-11 000×10)×22=242 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耗费差异)=4 126 100-1331 000×3=133 1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效率差异)=(1 331 000-11 000×120)×3=33 0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528 900-2160000=368 9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1 200 000-1 331 000)×1.8=-235 80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 331 000-11 000×120)×1.8=19 800(元)(不利差异)

(3)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10 000×1 000-(121 000×24+4 126 100)/11 000×10 000-2 528 900×40%=2 597 440(元)。

第6题:

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A产品,全年生产能量1200000机器工时,单位产品标准机器工时120小时,2018年实际产量11000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1331000小时。
2018年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10千克/件,标准价格22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36000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2160000元。
2018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121000千克,实际价格24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41261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2528900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成本和考核业绩。最近,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目前,该产品年销售10000件,每件售价1000元。经分析,4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要求:
(1)计算A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和单位实际成本。
(2)分别计算A产品总成本的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并指出各项差异是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
(3)计算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答案:
解析:
(1)单位标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0×22+3600000÷1200000×120+2160000÷1200000×120=220+360+216=796(元/件)
单位实际成本=121000×24÷11000+4126100÷11000+2528900÷11000=264+375.1+229.9=869(元/件)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121000×(24-22)=242000(元)(不利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121000-11000×10)×22=242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4126100/1331000-360000/1200000)=1331000×(3.1-3)=1331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120×11000)×3600000/1200000=11000×3=330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2528900-2160000=3689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00000-1331000)×2160000/1200000=-23580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331000-11000×120)×2160000/120000019800(元)(有利差异)
(3)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10000×(1000-264-375.1)-2528900×40%=2597440(元)。

第7题:

(2019年)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A产品,全年生产能量为1200000机器工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120小时/件。2018年实际产量为11000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1331000小时。
2018年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10千克/件,标准价格22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额为36000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额为2160000元。
2018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121000千克,实际价格24元/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额为41261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额为2528900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和考核业绩,最近,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目前,该产品年销售10000件,每件售价1000元。经分析,4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要求:
(1)计算A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和单位实际成本。
(2)分别计算A产品总成本的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并指出各项差异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
(3)计算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答案:
解析: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600000/1200000=3(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160000/1200000=1.8(元/小时)
  单位标准成本=22×10+3×120+1.8×120=796(元)
  单位实际成本=(121000×24/11000)+(4126100+2528900)/11000=869(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21000×(24-22)
  =242000(元)(不利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21000-11000×10)×22
  =2420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耗费差异)
  =(4126100/1331000-3)×1331000
  =13310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效率差异)
  =(1331000-11000×120)×3
  =330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28900-2160000
  =368900(元)(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200000-1331000)×1.8
  =-235800(元)(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331000-11000×120)×1.8
  =19800(元)(不利差异)
  (3)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10000×1000-(121000×24+4126100)/11000×10000-2528900×40%=2597440(元)

第8题:

假定在100块电路板中,每一个电路板都含有10个缺陷机会,若在制造这100个电路板时共发现5个缺陷,则DPM0为( )。

A.100

B.500

C.5000

D.50000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一家大型制造公司有几个自主部门,这些部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销售产品,并向公司内部的其他部门销售产品。高级管理层希望部门经理的决策能使公司利益和部门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同时,高级管理层鼓励所有部门经理达到稳定持续的管理绩效。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在部门间交易的产品,( )的转移价格对制造公司最有利。

A.产品的完全成本
B.产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的成本加成
C.产品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的成本加成
D.产品的市场价格

答案:D
解析:
在保证部门的自主权和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以市场价格为转移价格可以达到公司和部门利益的一致以及各部门稳定持续的管理绩效。选项A不正确,以完全成本为转移价格意味着卖方部门无法从交易中获利;另外,卖方部门放弃了可能从外部购买者处获得的利润。所以,以完全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会导致次优决策。选项B不正确,以完全成本加上一定成本加成的转移价格不能激励卖方部门降低成本。这也就不能保证所有部门都有稳定持续的管理绩效。因此,也将会导致次优决策。选项C不正确,以变动成本加上一定成本加成的转移价格和以固定成本加上一定成本加成的转移价格有着同样的缺点。它们不能激励卖方部门降低成本,不能保证所有部门都有稳定持续的管理绩效,从而会导致次优决策。

第10题:

设甲部门的产品可直接向外出售,或转至乙部门进一步加工生产。已知甲部门产品的市场单位售价为100元,变动性制造成本70元,变动性销售费用10元,甲部门生产能力已得到充分利用。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情况下,该产品由甲部门至乙部门的单位内部转移价格应合理确定在()。

  • A、70元
  • B、80元
  • C、90—100元
  • D、70—100元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