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党早期的工农教育运动。

题目

简述我党早期的工农教育运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答案:
解析:
早期改良派是19世纪70年代后逐渐 形成的一个思想群体,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方略中,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他们都认识到, 改革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他们在文 化教育上的主张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学习西学。早期改良派将近代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推进了一步,认为西学的内容非常 丰富,要求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和领域,深化学 习的层次。马建忠在1884年指出,洋务运动热衷 讲求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者也”。 郑观应之后在《盛世危言?西学》中,将西学分为 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内容包括了西方的自然 科学、工艺(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在一 定程度上,早期改良派对中学和西学关系的思考 已经突破了民族的范围和封闭自固的观念。 (2) 改革科举制度。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和 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阻碍了中国 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第一,中国教育近代化主要 是学习西学,而科举考试重经史,严重阻碍了西 学的传播和课程化。第二,近代教育强调培养多 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人才,而科举考试以选取单 一的政治人才为目的。早期改良派虽猛烈抨击 科举制度,但并未彻底否定,在他们设计近代学 制时还考虑到与科举制度接轨: (3) 建立近代学制。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 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郑現应:郑观应认 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适应近代工商业发 展的人才。他通过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屑 讲求商贾农工之学,而西方教育是“无事不学,无 人不学”,可谓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 普及化的特征。在此认识基础上,郑观应提出仿 照西方学制,并结合中国按行政区划设学的传统, 分别在京师、省府、州县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三 级学制系统,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学习年限各为 三年,以考试的结果为升学的标准。还建议将各 省、府、县的书院改为学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改 书院为学堂的人。学制中的“小学”已略相当于 中等教育的起始程度,初等教育主要在家塾、公塾 中进行,未纳人正式学制系统,学生通过考试才能 进人“小学”。这种学制设想虽然还显得粗糙,且 明显有和科举挂钩的痕迹,但它反映了早期改良 派要求系统地改革封建教育体制的思想,也远远超出了洋务派教育实践的水平,克服了洋务学堂 孤立、分散和应急性的缺点。 (4)倡导女子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只 对男性开放,与女子无缘。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 观念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最早关注起女性的社 会地位。到甲午战争前夕,他们普遍发出了重视 女子教育的呼声,认为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不读书, 不能服务于社会,是“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同时 还出现了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女教》等集中 讨论女子教育问题、倡导女子教育的专篇文章。

第2题: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未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于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也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1918年)、成型(1918~1929年)、转折(1929~1943年)、衰落(1944~1957年)。
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的变革方面作出贡献,引发全国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早期的进步教育家都关心通过学校改变社会,但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些人,受到卢梭和蒙台梭利的影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与能力;另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
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试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的时机成熟了。1919年,科布发起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原则:(1)健康;(2)掌握基本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公民资格;(6)适宜的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然而,由于运动专业化,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以康茨为代表强调“社会中心”。
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此后强调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教育中心从初等转向中等;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裂的产物。1904年,美国在欧洲卷入战争,进步教育也进入尾声,失去感召力。
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

第3题:

简述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答:(1)政府主导早期教育。 (2)跨部门的合作与资源整合。 (3)注重教育公平。 (4)依托社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 (5)师资的专业化。 (6)重视对教养人的指导。 (7)制定早期教育机构准人标准与儿童早期发展标准。

第4题:

抗战中我党的根据地建设有()。

  • A、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 B、开展“减租减息”
  • C、实行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
  • D、实行抗日的文化和教育政策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简述艺术教育运动特点。
1.The Arts表达艺术意味著用各种艺术的教授其他科目;
2.在社会上寻求艺术教育途径和资源;
3.偏爱艺术教育和表演的方式途径学习;
4.所有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理论基础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校的道德风尚、加强艺术之间及与其他学课之间的联系。通过艺术家走进学校的计划消除社会隔膜。

第6题:

简述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并简单评价。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处在动荡之中:江南一带已明显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促使市民社会和市民意识的形成;社会矛盾尖锐,明清朝代更替,中原汉文化优越地位感受到冲击;西方科学技术随传教士东来,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士人的知识观和思想方式。反思理学教育的教条主义和空疏无用,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意识和经世致用思想重新崛起,形成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等。
其基本思想:第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如王夫之不承认先天存在“天命之性”,认为“性乃人之先天气禀”,“日生则日成也”。颜元针对朱熹的人性二分,提出“形性不可分”,“恶者,引弊习染也”,是后天的产物。第二,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第三,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倡实学。反对理学家的空虚无用之学。第四,在方法上,提倡“主动”“习行”的方法。反对理学家的“主敬”“主静”。第五,提出初步的民主教育主张。在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时,对思想专制主义和科举学校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提出初步民主思想的教育改革意见。如顾炎武对八股制进行批判,认为学校是民主议政的场所,变“是非一出于朝廷”为“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但是他们终归还是中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恢复封建统治的太平盛世,虽然他们受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阶层以及劳动人民的利益,但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具有局限性。

第7题:

简述“新教育运动”。


答案:
解析:
“新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运动。这一教育运动在实践上表现为“新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具有浓厚自由主义色彩的理论出现。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1)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2)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

第8题:

简述教育民主化运动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扩大高等教育机会;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

第9题: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党开展了哪三大政治运动?


正确答案: 我党开展的三大政治运动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第10题:

简述特殊教育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1)家庭干预(2)托幼机构干预(3)社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