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要借的书已经借出,可采用()借书的方法,待书回来后,通知预约

题目

读者要借的书已经借出,可采用()借书的方法,待书回来后,通知预约的读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有图书(图书编号,书名,第一作者,出版社.、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单位,职称.和借阅(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三张表,则表借阅的关键字(键或码.为( )。

A.借书证号,图书编号

B.图书编号,借书日期

C.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D.借书证号,借书日期


正确答案:A
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称为关键字,关键字具有标识元组、建立元组间联系等重要作用。此题中,(借书证号,图书编号)是表借阅的主键,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分别是外键,借书证号是读者表的主关键字,图书编号是图书表的主关键字。

第2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说明]

某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己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

(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D、姓名、电话和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

(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

(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

(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①、所借图书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

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

某书目的信息,以及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下表所示。

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

(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月信息并输入系统,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

(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

(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

(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

(5)通知处理:对于己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E-mail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

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


正确答案:(1)n (2)m (3)1 (4)n或m (5)m (6)n 其中(1)、(2)的答案可互换(5)、(6)的答案可互换。
(1)n (2)m (3)1 (4)n或m (5)m (6)n 其中,(1)、(2)的答案可互换,(5)、(6)的答案可互换。 解析: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3类:
1)一对一联系(1:1)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2)一对多联系(1: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o)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3)多对多联系(m: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读者与图书之间形成了借还关系,题中说明“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显然一本图书可被多名读者借阅,而每名读者应该能够借阅多本图书,因此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借还联系为多对多(n:m)。另外,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①,所以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为一对多 (1:m)。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由于一名读者可借阅多种图书,因此书目与读者之间的预约联系类型为多对多(n:m)。

第3题:

对“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中的表借阅、loans和图书,建立文件名为myf的表单,标题为“图书借阅浏览”,表单上有三个命令按钮“读者借书查询”、“书籍借出查询”和“关闭”。

单击“读者借书查询”按钮,查询出02年3月中旬借出的书的所有的读者的“姓名”、“借书证号”和“图书登记号”,同时将查询结果保存在表new中。

单击“书籍借出查询”按钮,查询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一书的所有读者的“借书证号”和“借书日期”,结果中含“书名”、“借书证号”和“日期”字段,同时保存在表new2中。单击“关闭”按钮关闭表单。


正确答案: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CREATE FORM myf打开表单设计器通过“表单控件”工具栏向表单添加3个命令按钮。在属性面板中修改表单的Caption属性值“图书借阅浏览”修改3个命令按钮控件的 Caption属性值分别为“读者借书查询”、“书籍借出查询”和“关闭”。 双击各命令按钮分别编写各控件的Click事件代码: ******命令按钮Command1(读者借书查询)的Click事件代码***** SELECT姓名借阅.借书证号loans.图书登记号; FROM loans图书借阅; WHERE loans图书登记号=图书.图书登记号 AND loans.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 AND MONTH(借书日期)=3; AND DAY(借书日期)>=10; AND DAY(借书日期)=20; INTO TABLE new1 **************************************************** ******命令按钮Command2(书籍借出查询)的Click事件代码***** SELECT 书名借书证号借书日期; FROM loans图书; WHERE loans.图书登记号=图书.图书登记号; AND 书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INTO TABLE new2 ************************************************************* ******命令按钮Command3(关闭)的Click事件代码***** Thisform.Release **************************************************** 保存表单完成设计运行表单结果如图3-36所示。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CREATE FORM. myf,打开表单设计器,通过“表单控件”工具栏向表单添加3个命令按钮。在属性面板中修改表单的Caption属性值“图书借阅浏览”,修改3个命令按钮控件的 Caption属性值分别为“读者借书查询”、“书籍借出查询”和“关闭”。 双击各命令按钮,分别编写各控件的Click事件代码: ******命令按钮Command1(读者借书查询)的Click事件代码***** SELECT姓名,借阅.借书证号,loans.图书登记号; FROM loans,图书,借阅; WHERE loans,图书登记号=图书.图书登记号 AND loans.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 AND MONTH(借书日期)=3; AND DAY(借书日期)>=10; AND DAY(借书日期)=20; INTO TABLE new1 **************************************************** ******命令按钮Command2(书籍借出查询)的Click事件代码***** SELECT 书名,借书证号,借书日期; FROM loans,图书; WHERE loans.图书登记号=图书.图书登记号; AND 书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INTO TABLE new2 ************************************************************* ******命令按钮Command3(关闭)的Click事件代码***** Thisform.Release **************************************************** 保存表单完成设计,运行表单,结果如图3-36所示。 解析:本大题考查的是表单设计,在设计控件属性中,不要将控件的标题和名称属性弄混淆,名称属性是该控件的一个内部名称,而标题属性是用来显示的一个标签名称。程序部分属于SQL的简单联接查询。

第4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图书管理和信息查询。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

系统的图书管理功能分为四个方面: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以及图书注销。

1.购入新书时需要为该书编制入库单。入库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价格、数量和购书日期,将这些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并修改文件中的库存总量(表示到目前为止,购入此种图书的数量)。

2.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借书单内容包括读者号和所借图书分类目录号。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若有效,则进一步检查该读者已借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假设每位读者能同时借阅的书不超过5本),若已达到最大限制数,则拒绝借书;否则允许借书,同时将图书分类目录号、读者号和借阅日期等信息写入借书文件中。

3.读者还书时需填写还书单。系统根据读者号和图书分类目录号,从借书文件中读出与该图书相关的借阅记录,标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到借书文件中,若图书逾期,则处以相应的罚款。

4.注销图书时,需填写注销单并修改图书目录文件中的库存总量。

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读者信息查询和图书信息查询。其中读者信息查询可得到读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图书信息查询可得到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借出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图如图1-1所示;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DFD图如图1-2所示,其中,加工2的细化图如图1-3所示。

数据流图1-2中有两条数据流是错误的,请指出这两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正确答案:起点:读者文件 终点:登记读者信息或3 起点:处理查询请求或2 终点:读者文件
起点:读者文件 终点:登记读者信息或3 起点:处理查询请求或2 终点:读者文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流图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这种类型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要仔细阅读题目,注意解题技巧,从一些常规的入口作为突破口,即利用分层数据流图数据流的平衡原则(即父图和子图(加工图)的一致性)来解题。
(子图是其父图中某一部分内部的细节图(加工图),它们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应该保持一致。子图也是如此,在上一级中有几个数据流,他的子图也一定有同样的数据流。)而且它们的输送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原图有3条进的数据流2条出的,子图同样也是)。
比较数据流图1-1和数据流图1-2可以得到,图书管理系统的所有输入流和输出流都是正确的,所以可以初步判断是图1-2中从加工2到读者文件的数据流和从读者文件到加工3的数据流是错误的,再分析题目说明:“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此段说明表示加工3应该向读者文件中写入数据,从“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可以得出加工2从读者文件中读取数据。另外,从数据流图1-3可以看出数据流图是从读者文件到读者查询加工。所以错误的数据流是加工2到读者文件和从读者文件到加工3。

第5题:

若系统增加新的预约需求,其业务处理描述如下:

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系统将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有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同时通过E-mail通知该预约读者办理借阅手续。对于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系统将自动清除。

为满足上述需要,应对上图所示的实体联系图如何修改或补充,请给出修改后的实体联系图,并对关系模式做相应的修改或补充,指出新增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正确答案: 增加新的关系模式: 预约登记(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ID) 主键:(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 外键:读者IDISBN号图书ID
增加新的关系模式: 预约登记(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ID) 主键:(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 外键:读者ID,ISBN号,图书ID 解析:为使读者可以对已借完的流通图书进行预约。由于一个书目所对应的流通图书可能有多本,读者不需要去预定具体某一本图书,只需对该书目进行预约。因此,需要在书目和读者之间增加预约联系。只要该书目对应的任意一本具体的流通图书先归还,就可以对将该图书的状态设置为“已预约”。一个读者可以预约多个书目,而一个书目也可以被多个读者预约。所以,读者和书目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n:m),如下图所示。

增加新的关系模式:
预约登记(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ID)
主键:(读者ID,ISBN号,预约时间)
外键:读者ID,ISBN号,图书ID

第6题:

阅读下列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某企事业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

(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ID、姓名、电话和 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

(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

(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

(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

某书目的信息如表7-13所示,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表7-14所示。

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

(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输入系统,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

(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

(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

(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

(5)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E-mail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

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E-R图)如图7-12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


正确答案:本试题考查数据库系统中E-R模型的设计。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以下3类。 ①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②一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③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读者与图书之间形成了借还关系题中说明“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显然一本图书可被多名读者借阅而每名读者应该能够借阅多本图书因此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借还联系为多对多(n:m)。另外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所以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为一对多(1:m)。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由于一名读者可借阅多种图书因此书目与读者之间的预约联系类型为多对多(n:m)。
本试题考查数据库系统中E-R模型的设计。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以下3类。 ①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②一对多联系(1: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③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读者与图书之间形成了借还关系,题中说明“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显然一本图书可被多名读者借阅,而每名读者应该能够借阅多本图书,因此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借还联系为多对多(n:m)。另外,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所以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为一对多(1:m)。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由于一名读者可借阅多种图书,因此书目与读者之间的预约联系类型为多对多(n:m)。

第7题:

本题用到下面三个关系表:

CARD 借书卡。 CNO 卡号,NAME 姓名,CLASS 班级

BOOKS 图书。 BNO 书号,BNAME 书名,AUTHOR 作者,PRICE 单价,QUANTITY 库存册数

BORROW 借书记录。 CNO 借书卡号,BNO 书号,RDATE 还书日期

备注:限定每人每种书只能借一本;库存册数随借书、还书而改变。

要求实现如下15个处理:

1.找出借书超过5本的读者,输出借书卡号及所借图书册数。(2分)

2.查询借阅了"水浒"一书的读者,输出姓名及班级。(3分)

3.查询过期未还图书,输出借阅者(卡号)、书号及还书日期。(3分)

4.查询书名包括"网络"关键词的图书,输出书号、书名、作者。(2分)

5.查询现有图书中价格最高的图书,输出书名及作者。(2分)

6.查询当前借了"计算方法"但没有借"计算方法习题集"的读者,输出其借书卡号,并按卡号降序排序输出。(4分)

7.将"C01"班同学所借图书的还期都延长一周。(2分)

8.从BOOKS表中删除当前无人借阅的图书记录。(2分)

9.在BORROW表上建立一个触发器,完成如下功能:如果读者借阅的书名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就将该读者的借阅记录保存在BORROW_SAVE表中(注ORROW_SAVE表结构同BORROW表)。(4分)

10.建立一个视图,显示"力01"班学生的借书信息(只要求显示姓名和书名)。(3分)

11.查询当前同时借有"计算方法"和"组合数学"两本书的读者,输出其借书卡号,并按卡号升序排序输出。(3分)


正确答案:
 

第8题:

一个简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有以下功能:(1)借书:输入读者借书证,系统检查借书证是否有效;查阅借书文件,检查该读者所借图书是否超过10本,若已达10本,显示信息“已经超出借书数量”,拒借;未达10本,办理借书(检查库存、修改库存信息并将读者借书信息登入借书记录)(2)还书:输入书号和读者号,从借书记录中读出与读者有关的记录,查阅所借日期,如果超过3个月,作罚款处理。否则,修改库存信息与借书记录。(3)查询:可通过借书记录、库存信息查询读者情况、图书借阅情况及库存情况,打印各种统计表。请就以上系统功能画出分层的DFD图,并建立重要条目的数据字典


参考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

(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D、姓名、电话和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

(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

(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

(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某书目的信息以及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下表所示。

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F。

(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录入系统,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

(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日寸,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

(3)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同时修改该图书的状态为“未借出”。

(4)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

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


正确答案:(1)n或m (2)m或n (3)1 (4)n或m
(1)n或m (2)m或n (3)1 (4)n或m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 一对一联系(1:1)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一对多联系(1: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多对多联系(m: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根据题目描述,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10本图书,而每本书可被多名读者先后借阅过,所以,读者和图书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n:m);每本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书目数据,且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所以书目和图书之间是一对多(1:n)的关系。

第10题:

()(),全馆读者一年内平均每人所借藏书册次是用,全年藏书借出册次/全馆读者借书人数得出的比值。


正确答案:读者借阅率;阅读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