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题目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章草是隶书的速写体
  • B、今草是行书的速写体
  • C、狂草被称为“一笔书”
  • D、草书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草书”本是个总名,里面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草书可分为()。

A.隶草

B.章草

C.行草

D.今草


参考答案:A, B, C, D

第3题:

东晋以后的草书变体称为( )

A.隶草

B.章草

C.今草

D.狂草


正确答案:C

第4题:

现今出土的最早的草书形态是()。

  • A、今草
  • B、章草
  • C、隶草
  • D、行草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草书类型()。

A.今草
B.节草
C.章草
D.狂草

答案:B
解析:

第6题:

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论何种书体,每一点画的运笔都分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

B.草书一般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中怀素以狂草著名,尊为“草圣”

C.直到东汉末年,书法才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D.楷书又称正书,“正书之祖”钟繇的书法与张芝并称“钟张”,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正确答案:C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师生关系错误,故本题选C。

第7题:

现今出土的最早的草书形态是()。

A.今草

B.章草

C.隶草

D.行草


参考答案:B

第8题:

草书作为一种字体的专称,起源于东汉,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 ) A.正确 B.错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草书创于什么时候?“章草”与“今草”有什么不同?张芝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草书是怎么出现的,东汉赵壹《非草书》说:“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这篇批评当时草书的文章,揭示了人们为事急所迫,在“临事从宜”追求汉字简易写法的基础上出现草书的事实。篆书的草写就成了草篆(即古隶),化圆转为平直,后来发展成汉隶,再增加波磔起伏就成了八分书。由古隶向汉隶衍化时的西汉前期的简书,如《天汉三年简》、《始元二年简》,已有篆、隶、草相杂的现象。西汉宣帝时的《神爵三年简》和成帝时的《阳朔元年简》已出现比较成熟的草字,有人认为这就是纯然的章草字(见侯镜昶《论西汉书艺》)。此时正是汉隶向八分书衍化,八分书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由此可见八分书形成的同时,草书也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时的草书,单体字的笔法有简易而疾速之势,这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所形成的新书体,已有钩连曲折的特征。东汉简书里已有章草书体的,如光武帝《建初十一年简》,明帝《永平十一年简》等。这说明新兴的章草书是汉代下层书人在长期实用过程中形成创造出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并非是圣人和少数几位书家所为,正如卫恒所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根据史书,汉代善写章草的书家有杜度、崔瑗、崔寔等,历史上有章草创于史游说、杜度说、章帝说等等说法,虽然与实际不符,但是像杜、崔这些书家在当时以草书著称则是事实,他们在草书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草书应用之初,虽有章草之实而无章草之名,定“章草”称,如张怀瓘《书断》说:“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可能有一定根据。但历来说法不止于此。汉晋之际写章草的名家有杜度、崔瑗、崔寔、张芝、罗晖、赵袭、卫凯、皇象、索靖等。杜度、崔瑗、崔寔等的章草书,目前没有原迹留传。张芝《秋凉帖》,吴皇象《急就章》,晋王羲之《豹奴帖》,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大约皆出自唐人摹写,不足为据。根据与他们同时代的有章草书的简书来看,那时的章草书圆笔多于方笔,有明显的波磔笔势,字与字不连缀,成为“字字区别”的独立状态。章草书的书写要“章务检而便”,不像今草那样放纵而多回旋。因章草带波磔,所以书写时重在“运其指”(索靖《草书势》),与今草在书写上也有很大区别。
草书发展到张芝,也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时期。张芝对草书下过很大功夫,“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断》)这是作为艺术家沉浸于书法艺术的生动写照,因此成为书学史上的美谈。按赵壹说草书的本意是“临事从宜”,但到张芝时,他书写草书的经验之谈却是“匆匆不暇草书”,作为艺术的创造,张芝的经验是合乎艺术创作规律的。但在当时却受到非难。东汉辞赋家赵壹《非草书》认为“草本易而速”,到杜度、崔瑗和张芝之时,草书“反难而迟”了。而且社会上兴起了“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的现象。赵壹非草书,反映了草书由单纯的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社会现实。

第10题:

从汉代以来,草书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不包含().

  • A、章草
  • B、今草
  • C、狂草
  • D、文草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