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审美文学观,基本内涵是什么?

题目

中国古代有哪些审美文学观,基本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与儒家的实用教化说不同,受道、释两家的影响,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以消闲审美为旨趣的文学观念,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言外之旨”说,严羽的“以禅论诗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等都是主要的代表。这些学说对于文学的审美功能的论述是中国古代文论对世界文论的重要贡献,充分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重感悟、重直观的特征,但同“教化说”一样,它们也多着眼于文学的功能价值的探究,较少本体论的味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审美人生观的内涵具体有()。

  • A、人生为审美而存在
  • B、人生的意识
  • C、人生的反思与反悔
  • D、人生的价值
  • E、审美是人生的核心

正确答案:B,C,D

第2题:

商业银行应该树立怎样的风险管理观?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商业银行应该树立的风险管理观:
风险实际是无处逃避和躲藏的。而且,跌宕起伏的金融环境其实给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成功的关键是学会驾御与管理金融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的全部内容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高超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显得特别重要。
(2)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对于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方针以及具体项目进行风险评价。
②风险管理也要延伸到资金投放的过程之中:已投入的某一或某些项目的贷款由于种种原因从风险较低变为风险较高,或者相反,显然,进一步的决策则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③对风险升水的追求构成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④风险管理不只是风险的计量和据以进行经营决策的问题,与之同时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对内部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管理。

第3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基本特征:(1)生态持续性;
(2)社会持续性;
(3)经济持续性。

第4题:

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第5题:

文学作品的受关注程度与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直接相关。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说“马上看壮士,灯下观宝刀”,说明对美的欣赏需要()。

  • A、审美关系
  • B、审美移情
  • C、审美环境
  • D、审美距离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


正确答案: 在文学文本中,语言具有如下审美功能:
(1)传达审美信息。语言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不同文本传达不同的信息,文学文本的语言所传达的是审美信息。由于要传达审美信息,文学文本要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以使审美信息的传达更加圆满、完美。为了达到给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常常需要在艺术上的创新。而“陌生化”正是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
(2)造型性。文本语言层对审美意蕴的传达,是通过文学形象的创造来实现的,但仅仅用语言来呈现形象美的每一个细部,以求达到绘画美的逼真,这并不是文学语言之长。因此,文学语言的造型性主要表现为通过诱发读者的审美想象,来帮助读者建构审美意象。在《伊里亚特》中,荷马并不直接写海伦的美,只写为这个女人所引起的长达十年的战争结束后,当海伦出现在特洛亚长老们面前时所引起的惊赞,通过美所产生的暗示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从而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创造。
(3)对独具特色的不同言语风格的显示。对于一个独具创作特色的作家来讲,对言语的独创性、个性化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必然体现出鲜明的语言风格。而正是不同的语言风格,使不同的作家、作品得以相互区别,从而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8题:

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是什么?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人的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
审美创造包括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物质创造主要包括自然美、科技美等的创造,这种审美创造往往是和物质的功利性联系在一起的。而精神创造主要是指艺术美的创造,如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一般来说,这种创造是一种超功利性的精神创造。

第9题: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第10题: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性、审美特性的结合)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形象性又有人类共同性;
第二,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第三,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
第四,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须假定性又须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