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是()。

题目

下列选项中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是()。

  • A、投保人甲明知被保险人患有不能投保的疾病,故意隐瞒该事实,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 B、投保人乙对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 C、丙将借给他人使用的汽车偷开走,制造车辆被盗假象,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 D、丁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造成被保险人死亡,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78 题 下列选项中,犯罪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有:(  )

A.保险诈骗罪

B.虚报注册资本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贷款诈骗罪


正确答案:CD
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明确规定,虚报注册资本罪和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第2题:

投保人甲勾结鉴定人乙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捏造虚假的保险事故发生原因,从而获得了巨额保险金。对于甲与乙的行为应如何处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应按合同诈骗罪定性处罚
C.乙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和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应数罪并罚
D.乙的行为不构成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和共犯。根据《刑法》第198条的规定,甲、乙二人构成保险诈骗的共犯。乙提供虚假文件是诈骗行为的手段。也应单独成罪。

第3题:

下列犯罪中,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 )。

A.集资诈骗罪

B.贷款诈骗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保险诈骗罪


正确答案:AD
解析:根据刑法有关条款,上述四种犯罪中,只有集资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第4题:

甲采取欺骗手段获取贷款,后因其投入股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无法偿还贷款,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贷款诈骗罪
  • C、构成骗取贷款罪
  • D、构成合同诈骗罪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关于金融诈骗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被告人使用伪造、编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B.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C.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D.被告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诈骗罪中具体个罪的认定,选项ABCD均正确。

第6题:

第 81 题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B.乙某不构成保险诈骗罪,因为不符合主体特征

C.乙某不构成保险诈骗罪,因为乙某只有一个杀人行为,没有实施保险诈骗行为

D.乙某作为甲某的共犯,即使本人不具有保险诈骗罪的主体身份和没有保险诈骗行为,也应当构成保险诈骗罪(共犯)


正确答案:ABC
本案乙某不构成保险诈骗罪的理由,应当只有一个行为,即故意杀人行为。乙某虽有与甲某共同骗保的故意,但是,既没有投保也没有骗保的行为。因为缺乏共同诈骗行为而不成立保险诈骗的共犯。另外,仅以一个杀人行为成立二罪是不恰当的。乙某虽然不具有保险诈骗罪主体资格,但是,不排除可以构成投保人甲某的共犯。因为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只是不能单独构成特殊主体的犯罪实行犯,但不排除构成共犯。

第7题:

关于诈骗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 )

A.与银行工作人员相勾结,使用伪造的银行存单,骗取银行巨额存款的,只能构成票据诈骗罪,不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B.单位以非法占有目的骗取银行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但可以该罪追究策划人员的刑事责任
C.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制造自己意外受重伤假象,骗取保险公司巨额保险金的,仅构成保险诈骗罪,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D.签订合同时并无非法占有目的,履行合同过程中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后收受被害人货款逃匿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凭证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 A项,根据《刑法》第194条第2款的规定,使用伪造的银行存单骗取财物的,成立金融凭证诈骗罪。故A项错误。
B项,根据《刑法》第193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不包含单位在内。再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的规定,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B项正确。
C项,骗取保险理赔金的,既满足保险诈骗罪的要求,也同时因为保险合同的存在而成立合同诈骗罪,二罪属于法条竞合的关系。故C项错误。
D项,主客观一致原则要求在实施行为时必须同时具备犯罪成立所要求的主观要素,签订合同时无非法占有目的,则签订合同时不成立合同诈骗罪,但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目的,并在此目的的指引下违背合同所约定的义务收受他人财物逃匿的,属于理论上所归纳的“履约诈骗”(与“缔约诈骗”相对应),可以成立合同诈骗罪。故D项错误。

第8题:

李某的行为构成( )

A. 构成保险诈骗罪

B.构成诈骗罪

C. 构成放火罪

D.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答案】C
【详解】李某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因为其没有保险诈骗的故意,只是实施了防火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一罪。
【相关考点梳理】关于诈骗罪的掌握还需要了解以下情形。
1.诈骗罪中,被害人因为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这里“处分”有:直接交付财物、承诺行为人取得财物,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或者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或者免除自己应该缴纳的费用的。
2.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于错误认识而骗取财物,即使向被害人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也宜认定为诈骗罪,如欺骗他人购买数万元的物品。
3.双重买卖的情况下,将已经出卖某人的财物再次出卖的,如果并没有对财物的占有,行为人获取第三人的财物的,成立诈骗罪;如果行为人暂时占有出卖物,出卖给第三人,使得第二人受到损失的,认定为侵占罪。
4.向没有充分能力的机器、儿童、精神病人等,采取欺骗方法获取其财物的,认定为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
5.行为人借用他人手机,以借口走出被害人视线外,然后带着手机逃走的,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第9题:

下列选项中,犯罪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有:( )
A.合同诈骗罪 B.贷款诈骗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信用证诈骗罪


答案:B,C
解析:
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明确规定,合同诈骗罪和信用证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第10题:

甲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贷款诈骗罪
  • C、构成骗取贷款罪
  • D、构成高利转贷罪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