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关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从轻处罚
  • B、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以故意毁坏财务罪定罪处罚
  • C、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
  • D、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杨某盗割正在使用中的电信光纤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杨某应按( )。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理

B.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处理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处理

D.破坏交通设施罪处理


正确答案:C

第2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3设施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3题:

中国移动通信建设公司拟新建设一条通讯电缆,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甲某乘夜晚无人看守之机,潜入施工场地切断电缆线数百米,价值10余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

B.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如果该电缆已经交付使用,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D.如果该电缆已经验收合格,只是由于雨季原因尚未开始通信,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正确答案:ACD
【考点】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与处理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案中甲某的行为只能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实践中“正在使用中”一般以是否验收合格为标准,如果已经验收合格,只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暂时没有投入通信的,破坏行为依然可能认定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4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是( )。
A.盗接他人电信线路
B.复制他人电话号码
C.伪造电信充值卡
D.盗窃公用电信设施


答案:D
解析: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一)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三)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四)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其中ABC选项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5题: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害4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第6题:

下列关于盗窃案件的说法错误的有:( )

A.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以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

B.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C.为盗窃其他财物,盗窃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盗机动车辆的价值不计人盗窃数额

D.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按牵连犯择一重罪定罪处罚,不需要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D
【考点】盗窃特殊财物又触犯其他罪名时的定罪处理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条的规定即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择一重罪处罚。故A、B都正确。该解释规定,为盗窃其他财物,盗窃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盗机动车辆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故C、D都不正确。另外还要注意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

第7题: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第8题: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正确答案:C
【考点】想象竞舍犯
【解析】铁路通信线路应被视为交通设施,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既触犯破坏交通设施罪,又触犯盗窃罪,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对于想象竞合犯,应当择一重罪处罚,所以应选C。

第9题:

共用题干

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B、《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C、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D、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答案:A
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违宪责任等,其中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使公共权力,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所以本题中,A、C的说法正确,B项错误,在D项中,应当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处理案件的活动,它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到实现,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一般都要作出适用法律的文书。因此与执法相比,司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权的专属性、司法过程的程序性和司法结果的文书性和强制性。


执法即执行法律,亦称法律执行或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守法,亦称法的遵守,是指人们依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法律权利、切实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二者在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执法的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守法的主体包括全社会成员。执法的内容是实施法律,守法的内容是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法要靠国家机关主动进行,守法主要是社会成员不违法,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但也有积极主动守法的形式。执法的程序性要求比守法的程序性要求高。执法的主体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而不包括所有的法人,故选项A错误。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但公民的守法也有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守法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执法与守法的概念,我们可以得知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项错在积极的守法也要遵循程序性要求。


文义解释,也称语法解释、文法解释、文理解释。所以A认为文义解释又称为严格解释是不妥当的。故A项错误;历史解释是指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故B、C项正确;客观目的解释是指根据“理性的目的”而不是根据过去的和目前事实存在着的任何个人的目的,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根据立法资料揭示某个法律规定的含义的解释是主观目的解释,所以D项错误。故应选A、D。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适用法律的过程,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这一适用法律的过程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如何具体适用作出的解释,是司法解释。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曲解了法律规定的本意,是对法律规定的认识错误,故B、C、D项正确,A项错误。


设证推理虽然效力很弱,但却是任何一个法律人在其工作中必然会用到的假设。如果没有这种假设,法律人就只能漫无目的地查找法律。故A项错误。B、C、D项表述正确。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A项中张某行使权利属于守法行为,是法的遵守。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在本题B项中,李某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将要被判的刑罚进行了预测,体现的是法的预测作用。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C项中某单位纪律检查委员会属于社会组织,其监督是社会监督而不是国家机关的监督。D选项是类比推理。故选A项。


法的正式渊源具有强制适用性,必须适用,故A项正确。对在特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的特定国家的法律人来说,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故B项错误。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故C项正确。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或者说,是人们在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中,运用法律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故D项正确。

第10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是(  )。

A.向互联网传播病毒
B.盗接他人电话线路
C.盗窃电话设施
D.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

答案:B
解析:
P375下列行为属于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属于严格禁止的范畴。
1 .对于此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ìì (法释[2004J 21 号)中提到,下列行为属于破坏公共电信设施罪,将受到刑法处罚:
( 1 )采用截断通信线路、损毁通信设备或者删除、修改、增加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等手段,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以下情况的:①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救灾、怆险、防汛等通信中断或者严重障碍, 并因此贻误救助、救治、救灾、抢险等,致使人员伤亡的:②造成财产损失达到规定数额的:③造成通信中断超过规定时间的:④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2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才知成犯罪的:
( 3 )盗窃公用电信设施的;
( 4 )指使、组织、教唆他人实伍本解释规定白故意犯罪行为的。
2 .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 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4. 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1 .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吗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
2 .伪造、变造电话卡及其他各种电信服务有价凭证
3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唱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