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

题目

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 A、前后两次均构成绑架罪
  • B、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 C、前一次构成故意杀人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 D、前一次构成绑架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16周岁的甲唆使14周岁的乙抢劫成立共同犯罪B.16周岁的甲与14周岁的乙共同盗窃巨额财物成立共同犯罪C.16周岁的甲提供毒药帮助14周岁的乙将丙杀死成立共同犯罪D.16周岁的甲指使14周岁的乙贩毒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C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刑事责任年龄和共同犯罪的构成。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作为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各自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第2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有(  )。


A.15周岁的甲抢劫

B.15周岁的乙放火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15周岁的丁盗窃

答案:A,B,C
解析: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故选ABC。

第3题:

24周岁的甲男和18周岁的乙女以假证明进行结婚登记,双方父母得知后均反对,有权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包括()

A.甲男

B.乙女

C.甲父

D.乙父


参考答案:A, B, D

第4题:

甲(15岁)、乙(18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后来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共谋后杀害了人质,在取赎金时被抓获。则甲的行为()

  • A、前一次故意杀人罪,后一次故意杀人罪
  • B、前一次故意杀人罪,后一次绑架罪
  • C、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故意杀人罪
  • D、前一次绑架罪,后一次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C

第5题:

甲(男.19周岁)纠集乙(男,15周岁)、丙(男,17周岁)实施盗窃。在甲、乙破窗入室后,负责望风的丙因害怕而逃离现场。甲、乙窃得储物间的财物后共同进入卧室,乙发现女主人王某正在熟睡,遂对其实施强奸,乙得逞后甲也欲强奸王某,但因太紧张未能得逞。之后,二人携带财物逃离现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 甲、乙、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甲、乙、丙具备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
解析:
(1)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乙构成强奸罪,丙构成盗窃罪。甲纠集乙、丙入户盗窃,i人形成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其中甲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乙因不满16周岁,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甲以默示方式与乙形成实施强奸的事中故意,于乙之后对受害人实施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由于强奸超出了原来共同盗窃的故意,丙与甲、乙160|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法学)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2)甲在盗窃罪中是主犯。甲在强奸罪中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乙在强奸罪中具有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同时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丙在盗窃罪中具有从犯这一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以及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

第6题:

甲(15周岁)主动邀约乙(20周岁)把邻居丙(3岁)绑架,向丙之父索要3万元赎金。在得知丙父亲报警后甲将丙杀死。对甲如何认定处理?( ) A.甲应当对这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C.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对甲应当处死刑


正确答案:AC
根据《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已满14~16的人对绑架不负责任,但对故意杀人负责。故A、C项正确,B项错误。因甲未满18周岁,故不适用死刑。D项错误。

第7题:

甲(男,17周岁)、乙(男,15周岁)合谋共同盗窃。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5000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构成共同的故意杀人罪
B.甲、乙构成共同的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及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否犯转化型抢劫罪的问题。甲在外面放风,对乙的杀人行为客观上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主观上对此也不知情,故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属于《刑法》第269条规定的情形,但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不构成抢劫罪;如果故意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据此,C项正确。

第8题:

某中学生甲,17周岁,一日因言语不和将同学乙(15周岁)打伤,乙的父母一年后起诉甲(甲已满18周岁),要求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当负赔偿责任                 

B.甲的父母应负赔偿责任

C.甲如有自己的财产,应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D.甲如无经济能力,应由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CD,

第一百三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
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第9题:

对下列哪个情形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运输海洛因8000克
B:15周岁的乙教唆13周岁的李某奸淫幼女,对于乙的行为
C:15周岁的丙为讨要工钱,绑架工头的女儿林某,在殴打林某的过程中致其重伤
D:15周岁的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17条。A项,甲是运输毒品不是贩卖毒品。B项,乙构成强奸罪的间接正犯。C项,丙属非法拘禁行为,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其行为转化为故意伤害罪(重伤)。D项,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其行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第10题:

甲与乙订立了合同,后甲发现乙未满18周岁,于是向乙的父母提出撤销合同,其父母不同意撤销并追认了此合同。则此合同()。

  • A、有效
  • B、无效
  • C、效力待定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